第二十二章 宰相章惇(1/2)
书接上文。
林星走在去宰相府的路上,心中思虑颇多。
自从被蔡京赶鸭子上架,揽下了解决章惇的这个烂摊子之后,林星就一直在想,到底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改变章惇的态度和做法,让他不再在朝廷上呈递奏折,继续中伤端王。
这显然是个很艰巨的任务。
为此他想了很久,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眼下自己唯一能采取的措施,就是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去说服章惇,让他改变对端王的看法,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基于自己的现状:人微言轻,官职太小,在京城没有靠山。
心念及此,再不多想,林星加快了脚步,坚定不移地朝宰相府走去。
到了门口,通报传达之后,林星等在门口。他并不担心章惇会不接待自己,因为早在来之前,他就已将摸清了章惇的底细。
章惇,字子厚,福建人,博学善文,昔年王安石变法之时,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提拔他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宋哲宗元祐八年,起用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章惇既为相,复行新法,对元祐诸臣大肆报复,生者流窜,死者追贬夺谥,并企图追废宣仁太后,因宋哲宗感悟其非而止。章惇虽对付旧党手段过激,事同弄权,但能不以官爵私其亲人。
从这些史书的记载中,林星可以看出,章惇这个人,喜欢打击政敌,但是从他不以权谋私,安排亲人享受荣华富贵,可知他不是贪官,不是庸官,不是昏官。他只是一个政治手段很狠辣,对政敌毫不留情的这么一个人。
所以要和他交谈,就必须时刻把持政治这个话题,其它什么人伦、道德、友情,都是浮云。
因此,林星在拜帖中,只提了一句“共商国是”。
果不其然,很快章惇就接见了林星。
林星跟随小厮,一路进了宰相府,府邸清幽雅致,景色宜人,布局规划,一应高雅,彰显主人的文化气息。从府邸的装修,亦可看出章惇不是享受物质的人,整座府邸的装修简约而不简单,实用而不奢华。
进了书房,奉上茶水,屏退左右,寒暄完毕,两人分主宾坐下,这才开始了正题。
章惇开门见山,直接问道:“林大人,本相似乎并不认识你。”
林星点点头,不卑不亢道:“下官只是一个小小的六品京官,又是工部这样的冷门部门,平时难得出入一次,宰相大人不认识下官,也是情理中事。”
章惇沉声道:“既然如此,林大人所说的共商国是,又从何说起?”
林星坦然面对他的目光,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道:“国家大事,事无大小,下官虽然是个小官,但关乎国计民生的事情,自问有资格、有必要、有能力和宰相大人面相交谈!”
章惇稍微一怔,想不到这个小小的六品官员,说话底气如此之足,倒有几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一时也来了兴趣,问道:“好吧!既然如此,你倒说说,你有何国事要和本相交谈?”
直到这时,林星才挽回少许主动,不动声色道:“是有关端王之事。宰相大人日前多次在皇上面前参奏端王,王爷甚是揪心,特命下官前来,寻找解决的办法。”
章惇本来还是好言好色,这句话一说出,立刻阴沉着脸,不悦道:“然则林大人现在是替端王当说客,想劝服本相不再上奏折?”
林星居然点点头道:“正是!”
章惇想不到这林星居然如此淡定,被自己识破诡计,还敢大言不惭地承认,果然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心中怒极反笑,道:“本相几年不看科举,竟不知出了林大人这样的后起之秀!非但有勇,而且有谋,端王有这样的幕僚,实在是他的福气!哼!不过本相要奉劝林大人一句,你要是想借踩我来上位,我看你的如意算盘是打空了!本相虽然不是什么三头六臂,但也不是易于之辈,你为了端王,只身闯入我宰相府,看在这份勇气可嘉的份上,本相不和你一番见识,你走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