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1/2)
折柳子轻拂着长髯,脸上没有一丝表情,仿佛这生活了多年的华山在一瞬间变得陌生,挺拔的身躯散发着飘仙之气,却又掩盖不住此时的黯然。
华山之巅,举头则空余明月,低首则幽暗难观,折柳子就这样一动不动地站在这里,望着天际的银河。何寄桑也默默地站在他身后,低头不语,他从不会打搅师父的思绪,因为在他眼里,师父便是神明。
过了良久,折柳子慢慢地转过身来,从宽大的袖袍中拿出了一柄长剑,递给何寄桑:“拿着它,明天下山”。
何寄桑接过长剑,轻声问了一句:“何处去?”
“参加科举!剑法我已都传给了你,你有你的使命,这个王朝……大唐啊……”。
“科举?”何寄桑在山中习剑参文多年,可从未想过师父会叫自己去参加科举。
折柳子似看出了何寄桑的疑惑,笑了笑说道:“一切都是定数,你去吧,江湖不比这山中,仅凭三清剑法是不够的。江湖上将会出现七大高手,你更要辩清谁为敌,谁为友。去救救大唐吧……”
折柳子缓缓地坐了下去,闭上了双眼,夜色中宛如一尊神像,在寂夜之中,月光之下,安放在这华山之巅。
何寄桑点了点头,跪下向着将他从小养大的师父拜了两拜,踏着月光,走下山去。
如果人间的繁华要用一个地方来体现,那么这个地方便地长安,长安人口何止百万户,在厚重的城墙包裹下,这里便是神仙也羡慕的乐土。
夕阳西下,将城阙染上了金黄,农人早已回到了城中,城门之下只有往来的商旅与前来赶考的举子。玄宗开科考试是天下每个读书人的机会。长安城,也从这时才开始了它铅华的一面。
何寄桑牵着马,提着剑,走进了长安城。这次考试,参加者并不须要什么身份,而是报名者均可参加。所以,一时之间长安城中到处都是书生。
何寄桑不紧不慢地走着,还有两天才开试,他现在只想好好看一看这天之华都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在长安城中,他的打扮无疑是一个很惹眼的人灰色的道袍已浆洗的发白,可是这俊秀的小道士拿着的剑,至少值千金。
“这位小哥,我们这儿什么姑娘都有,进来看看吧!”一个浓妆艳抹的中年妇人满脸堆笑地走来,显然,她看出了单单这剑的价值。一把和,向何寄桑拉去。
“与我无关。”何寄桑转身躲开,虽末见过这行业的人,不过也可猜个差不多。
妇人见没抓到,便拉住了何寄桑的马鞍,然后又迅速地跑到了前面拉住了马缰,细看了眼何寄桑,更眉开眼笑地说:“没想道小哥生得如此俊俏,快进来,喝两壶酒,我给你唱个小调!”
何寄桑皱了皱眉头,忽然,身后一个中年男子哈哈大笑了起来。
何寄桑回头望去,只见这人三十出头,头发随意地用布条系了个发结,一身白色的长袍上到处都是酒渍。中年妇人见了他马上缩了缩头跑了回去,只留下中年人与何寄桑对视。
“这么值钱的剑怎么可以随意地拿出来?”中年男子含笑问道。
何寄桑见此人为他解了围,本就有些好感,又见此人浓眉长须,相貌堂堂,为人又潇洒不羁,不禁又凭添了几分亲切,于是将剑递了过去:“我不知道它值不值钱,只知道这是柄好剑。”
中年男子接过剑来拨出半尺,惊道:“哟,恕我眼拙,这剑不值钱。”又将剑递还给何寄桑。
何寄桑笑了笑,接过剑来,脸上的表情依旧不变。
“这剑不值钱,因为它是无价之宝,今日能一睹湛卢之锋,真乃一大幸事!”中年男子拉住了何寄桑的手道:“走!今日你请我赏剑,那我便请你吃酒。”
一座临街的酒楼,何寄桑与中年男子相对而坐,楼外是灯火通明的繁华,可二人却都不曾向窗外看一眼。
“适才见您见多识广,小弟有一事相问。”何寄桑说道。
中年男子喝了口酒:“客气什么,有事但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