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 改制的利弊(2/2)
这话听得我肃然起敬。若不是生在独孤家这家伙前途无量。多少能人都因为出身被禁锢了相对来说出身低地还有个奔头可像独孤复这种人却一身本事没有用武之地只能无奈的消磨光阴。
凭心而论我不看重出身。可这些年里下来也长了些见识以前的世界观也随了时间的推移在逐渐改变大家族出身的人和贫民小户终究有区别这点不能否认。就拿农学来说前些年放开招生到不显气从去年开始有了挑选注重门第以后差别就出来了新来的学生明显比前几届地接受能力强老师们也喜欢带尽管刘仁轨嘴上不承认但和我交流的时候还是隐晦地肯定了这一点。
不能说出身越好资质越高但整体能力确实强了那么一筹。至少我很少见像我颓废的纨绔子弟连远在天边的程初我都自愧不如那一身好武艺不是白给的天不亮就起来哼哼哈兮四季不断。
所以今年朝廷科局改制的举动并不得人心大部分朝臣不反对也不叫好大家心里清楚这是李家维护自己利益的举动而已。并不是说读书人多了国家就能繁荣富强寒门的那些人起了念书的心思无疑就是害人害己这年代一般门户里供个读书人实在太辛苦。
什么叫寒士?就是不务正业好高骛远能力不足人士。是个坏风气跳不出老几个有用的这类人不能多多了多家负担太重广开科举制度就是一个国家沉沦地开始。
“怎么这样说?”兰陵对我的论调有点不解“老顽固们这么说情有可原可你不是这样的人啊连对个街头小贩都一派和气今天怎么变的难以理喻了?”
“两码事。”我有我的看法不管这次科举改制在历史上留下什么好名声。我坚决反对。我是爱国的起码心里已经认为自己是唐帝国地子民了。公民就是扯淡的话现在不会有地球爆炸的那天也不会有还是当子民安心各司其职不会乱社会展井然有序王家日子能长久些。“这道理我不和你说自己心里清楚。”
兰陵摇摇头。“我不清楚这事本也不是我参与的。虽说那边那个平时不对路可我觉得这次她是对的圣上也觉得有理。”
果然还是武mm干的别的不清楚可这事被后人称颂为武皇执政时的一大功绩。改制后科举给了天下寒士们进军潮堂的机会。加上其大刀阔斧的打压门阀势力短短十年时间就把豪门对朝堂的影响力降至历史最低点真正达到了独裁的目的。
我不能诟病人家李家自私自利门阀势力的确是国家的一个隐患王家不是。起码目前还当不起一个阀字所以这举动到不会影响王家的利益但心里总觉得不妥我不喜欢。
“为什么都要去科考?务农、经商、做工不好吗?那些吃闲饭都拉到陇右。也不用为劳力问题打破头了。”这不是胡搅蛮缠科举这举就是抬的意思只要进了这个门就自以为身份被抬起来了再让回过头干这些营生和杀了他没多大区别然后眼红的纷纷效仿以为己悲出个读书人就是天大的荣耀。跳过去是龙门跳不过去呢?还不如学些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去如今这农学工学织造学就是例子如此类学校多办些各方面的人才都有用武之地说起来吃饱穿暖的日子就在眼前。
兰陵觉得我说地好像有道理如今民风淳朴这好风气来之不易让我说的那种读书人搅和了也不好却笑道:“怎么一说起读书你就这么火大?怕是小时候读得不好被骂多了。好了。这是不争了是不是你说得那么蝎虎还两可豪门大户地还没吭声你小小的王家跑出来反对也不合适。”
这是欺负人的说法王家小时一位王家没人。等我一口气生三、五十个就凭王家这些产业的收益凭我多年建立起来的人脉哼哼……算了。
尽力了挡不住而已问心无愧。我还忙心血来潮管次闲事的机会不多咱也改不来历史车轮滚滚的方向该咋转还咋转家里俩大肚子拼敢才是硬道理。
“天气还没热起来随我出去走走。”独自一天天大二女一天天懒了得强行拉塔起来遛腿才行等过了农忙农交会就开幕了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了终于动了一口气。老刘开恩知道我上下忙了不少时日很体贴地告诉我别以为农学的事耽搁了织造学趁了农交会前的间隙把织造学的事安排安排这是变相给我放假有个空闲上在家里歇两天督促二女多锻炼正直和花开的最艳的时候呆在家里可惜了鱼竿一起带上满荷塘踏青。
面对美景不由诗兴大喊后面丫鬟回去张罗点小就小菜的在河塘边伺候侯爷我打算作诗了。兴头上什么烦心事都没有了看这说话上诗友就来了与话说得好诗不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