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挎包(1/2)
看着二姐无精打彩了三日,绢儿也是替她难过,想用安神香好让二姐入睡,可巧院里无此香料,只得问了周围最近的香铺位置,打算着亲自买上一些。
周婆子见绢儿要出门,自是问道:“绢儿你是要去哪里?”
绢儿道:“二姐这几日夜里不见睡好,想去买些香料助她好睡,偏今日夏儿姐与狗子哥都忙着,不好劳烦他们,我只得亲自去买。”
周婆子忙摇头道:“不可,不可。你刚来京里,周遭的路且都不熟,若迷路遇了坏人岂不糟糕。这番杂事就不劳小娘子跑了,让我去就是了。”
绢儿自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知周婆子愿意去,很是开心地拿出百文大钱,交在周婆子手中,笑道:“买香料余下的钱,周大娘就拿去买些酒吃。”
周婆子笑道:“你这丫头这般年龄,说话做事却跟着我见过的那些管事的娘子十足像了,你家二姐有你,她自是舒心了。”临走前又交待了绢儿,若有来求乞斋粮的僧人,便将厨房里单放的一斗米取了给僧人。
绢儿不解,“周大娘怎知今日会有僧人化斋。”
周婆子道:“每月朔望(就是初一、十五)以及遇节庆日,平日专管这条街报时的僧人,便会沿街一户户求乞斋粮,也算得是平日报时的酬劳。今日正是初一,应有僧人来。”
果然周婆子才走,便有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僧人沿门求乞到此,绢儿将早备好的斋粮放入僧人米袋之中,然后虔诚拱掌送走僧人。
对于这些日夜为民众报时的僧人,绢儿自是很尊重。
夜里用了安神香,二姐终能入睡,只是白天心情还是不见有好,只强打着精神,不让外人看出甚底而已。
过了一月。便听说丁家为大郞订了一门亲。对方是开封府推官之嫡女。年十三。品貌女德皆是上佳。那夜绢儿知道二姐偷哭了许久。第二日更显沉默无言了。
一日黄昏后。与平日一般众人坐在竹亭中针绣。绢儿坐在二姐旁。将已绣完地扇套锁边缝角。
小幺进了院中问道各位绣女。“明日便是乞巧节。各位姐姐是否要买新地摩喉罗。若要买。是明日去瓦子里买。还是今日让我叫来卖货郞。让各位姐姐们选取。”
珍娘笑道:“摩喉罗且是已有。不过刚才我听二娘还要添置些时令物事。不如让人送上些莲蓬、白藕过节应景地物事才是。”摩喉罗是乞巧节上陪供时物。自是节日必备之物。其实就是用泥塑、或是其他材料做精制假娃娃。取名魔喉罗。只因它来源于佛教。是天龙八部神之一佛教中地童佛。
小幺点头便出了后院。
第二日。七月七日。一早起来绢儿去厨房取食惊讶发现。二娘、夏儿正在厨房里忙得热火朝天。要知平日早上厨房一般未开火。洗脸地热水以及早食均是小厮由外购回。今日这般却是为何。细一打听才知二人是在做应节地“巧果”。
待绢儿取了早食送到二姐屋,再返回厨房,见潘二娘早已将糖浆芝麻和入面粉揉好,正将面团摊在案上擀薄后分成二份,夏儿将其中一份面团切成丝,然后裹着各色的果子,细扎成花朵形状,而二娘直接将面团捏塑成牛、鸟等各种小巧样式。绢儿看着新奇,也洗了手,做了几只小白兔,还用了几粒枸杞做兔子眼睛。
这会油锅里的油已是滚烫,将果食花样全部煎炸后,取了盘子摆好,乞巧节的“巧果”便做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