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投笔从戎(1/2)
“此风气下隐藏着许多的根源,非你我等普通民众能力可以改变。”萧逸摇了摇头说道。
“哦?萧兄不防说上一说,让小弟增长些见识。”郭子君期待地说道。
“郭兄过奖了。我有的也只是一些粗陋见识,怎么值得郭兄如此相待呢。不过若是郭兄真的不会厌倦的话,我倒是可以说出来,抛砖引玉。”萧逸淡淡地说道。
“萧兄过谦了,小弟洗耳恭听!”
“若真要认真说来,也无非是个字而已。”
“哪四个字?还请萧兄赐教!”郭子君应和道。
“内忧外患!”萧逸一口饮尽杯中酒,说道:“内忧则朝中明主被惑,沉溺于声色犬马,虽然其所作的《霓裳羽衣曲》冠绝天下,但是其当政之心早已消逝在芙蓉暖帐之中,让朝中权臣当道,朝外封疆大吏各掌权一方,毫无节制。这早已埋下了祸根。只要明眼人都能够一眼看穿,所以我也就不提了。我且说说外患。”
“明皇好大喜功,至置朝中的官员的**,吏治的混乱于不顾,却为了赶上甚至超越太宗和高宗的武功,频繁对外用兵,到了穷兵黩武的境地。但是不仅没有消除边境的祸患,反而激增了吐蕃等的怨气。南方的南诏国与我天朝的关系也开始日益恶化。一旦发生什么意外,随时都可能兵戎相见,干戈四起。”萧逸分析着说道。
“那依萧兄之间,该如何治理解决这些问题呢?”郭子君睁大着双眼睛问道。
萧逸和郭子君在谈论着这些天下大事的时候,聂隐娘、薛红线和郭子君的随从小晶却在纵情喝酒,薛红线和小晶甚至还拼起酒来。聂隐娘是个实在的小淑女,她喝起酒自然是用她的那张樱桃小口一下一下的抿着。煞是斯文。
“在怎么做都是治标不治本,即使能在一时或者一事上起到些微的作用,但是却最终不能改变什么。”萧逸摇了摇头说道。
“如此说来,便没有什么办法了?这盛世唐朝终究是过眼云烟?”郭子君有些不相信地问道。
萧逸再次摇了摇头,但是这次他却没有开口解释,而是把右手的食指沾上了酒水,然后在桌上写下了几个大字。
“大乱方能大治?”郭子君看清楚了那几个字后,惊呼出声。
萧逸淡淡地点了点头。这些其实萧逸并不曾多加思索,而是根据唐朝的实际历史来论断的。历史虽然在某些时候,某些领域曾出现过一些偶然的因素,改变一些历史的进程,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在更多的领域,其表现出来看似偶然的表象下,其实隐藏着许多的必然因素。非人力所能抗拒。
而这盛世唐朝,却是在不久的将来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乱,只不过由于一些历史的局限性或者说是时代的局限性,它最后也不曾出现过一个大治的境况。但是这不能否认大乱之后,才能使更多甚至是全部的矛盾激发出来,然后找到解决的办法这一历史的循环。
“恕小弟愚钝,不能苟同萧兄的意见。”郭子君思考了一下,沉声说道。
“小弟愿意倾听郭兄高见。”萧逸请教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