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魏兵已至(1/2)
为抗来犯魏军,姜维又带兵到阳平关旁边,依托险要地形,建下了数十座大寨,以屯兵抵抗魏军。费祎此时,也抛下与姜维的“旧怨”,囤积粮草,还派人入川准备粮草,随时都能拉往汉中以备军用。
此时的汉中,仅仅有十万兵丁,不过却是毫无水分的十万,民夫什么的不在其中;而魏军所称四十万大军,负责后勤、工程的占了大半,实际上加入战斗的,不会比蜀军多太多。
兵力上魏军不占什么优势,而蜀军得了地利,运粮也十分便利;蜀军的步兵又为天下最强,是以蜀军先天上占据不小优势,若无奇谋,魏军难以胜蜀。
魏军此次敢来汉中,原因无非两点:其一乃之前长安险些被蜀军攻下,历来孔明北伐又是胜多败少,魏军急需一场对蜀军的胜利提升士气;其二,这是最重要的,孔明如今在成都,一时之间赶不回汉中,即便孔明得到消息,立即返回,也没时间熟悉军情。因此魏军才有那个底气进犯蜀国。
官道上,魏军大军缓缓前行,大军最前面有三人,胯下宝马均是难得的千里良驹。当中一人,身量略显高大,金盔金铠,背后大红披风,肤色棕黄,面部略微有些圆润,满脸络腮胡,虽然看上去并不是特别孔武有力,却有一股气质,一股只有百战余生的老兵才有的气质。他便是曹真曹子丹。
曹真的才华并不算是出众,比谋略,他远远不如孔明、司马懿之流;比武勇,他亦不如张郃、魏延之辈远矣。然而司马懿终其一生,在军中地位很少能压过曹真,这绝不仅仅是因为曹真与曹魏份属同宗,深得历代魏国君主信任,他本人在军中的威望也是很重大的因素。司马懿素来就有野心,曹操在世时就曾说过他“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
而自司马懿灭杀孟达以来,一直握有军权,却始终无逾越之处,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曹真在。而曹真还有一个优点,他与司马懿很是友善。以常理推算,司马懿为曹真副手,而曹真才能远不如司马懿,这种情况两人关系应该很紧张才是。然而曹真却多次在魏主面前为司马懿说好话,平素司马懿的意见也积极听取,即便是两人意见相左,曹真也不和司马懿有任何嫌隙。这一点尤为难得,是以曹真能稳坐大都督一职,这样的曹真加上司马懿的辅佐,着实不可等闲视之。
位于曹真之右那人,身材中等,也是浑身甲胄,身披蓝色披风,肤色蜡黄,面容瘦削,五官倒也端正,然而眉目间却不是发出一股阴冷之气,整个人显得有些阴鸷,他便是孔明的老熟人,司马懿。
曹真左边那人,身量高大,背后披风也是蓝色,肤色略显黝黑,颌下蓄有短须,整个人显得孔武有力。此人便是那阵上斩了吴班的郭淮郭伯济,也是一员将才。
这三人之后,便是数员大将外带几十个副将紧随其后,军师刘晔也在其中。
慢慢的,前面官道逐渐变窄,周围的山峦也多了起来,魏军已至汉中境内。
又行了半日,却是刘晔发觉不对,拍马上前,却是说道:“子丹,仲达,伯济,你们有没有觉得情况有些不对?为何我们进了汉中境内之后,这行了半日,竟连半个人影也不曾见到。”
司马懿眼中寒光迸出,答道:“岂止是不见人影,如今小麦应该才熟了不久,如何这一路来,所有麦田都已被人收割?坚壁清野呀,这姜维可是够狠的,本来以为他没带过大军,不难对付,现在看来,他也不是好啃的骨头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