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星君瞳 > 十三、全身是宝的道士

十三、全身是宝的道士(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我心依依然 史上第一推销 末世进化之战职者 废墟废墟 极品钥匙 太上阴阳录 三界符神 权力危机 史上第一剑圣 锦湖帝国

叫住洛云的是一位道士,一身青色的古代长袍,黑色头发挽成一个道髻同时用青巾缠绕,身背一口古朴的木剑,手中提着一柄雪白的拂尘,双鬓斑白,面容矍铄,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身如鹤立,仙风道骨,形象很拉风。

可如此拉风形象的道士,站在现代社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却让外人看在眼里却一点也不觉得怪异,丝毫没有突兀的感觉。仿佛不存在一般,或者说就如街道上的石头、青墙、老树一样,只是一道风景,不张扬,不耀眼,和谐入境,融于自然之中。

洛云心中一怔,灵觉自发,忍不住向着这道士探出。

灵觉这东西,是术士修炼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类似于异能电影里所讲的那非常牛×的精神力,但却没那么玄乎,只是修炼出灵觉之后,术士对万物的感应敏锐度将脱胎换胎,达到常人无法理解的程度。倒是可以说成除五感以外的人体第六项感官的感应,简称第六感。

洛云放出去的灵觉,在快要触到道士身体的时候,就被一股强大、圆滑、温和的气场给化解掉,经过一个很小角度的反射,转移到另外的地方。

这种感觉有点像是武侠剧中铁砂掌遇上乾坤大挪移或是太极拳一样。无从着力。

“遇到高手了。”洛云心中暗叹。

估测其气场,这道士恐怕已经化灵觉为神识,达到了‘神识天成’的境界。

“这位道……老人家,请问有什么事情吗?”

道士宣了一声道号,目光却紧紧的盯着洛云手中的蓝葫芦,肩膀微微颤抖着,洛云一眼便看出他在极力压制着内心的激动之情。

按理说,像‘神识天成’境界此等修为高深的道士,心境绝对是达到上心如止水的地步,就算将一大堆金砖摆在他们面前,也应该不会表现出如此表情。

洛云暗暗警惕,手中的葫芦忍不住往身后别了别。

这只葫芦并不是一件古董,而是一件难得的法器。若不然恐怕早就被神目如炬的捡漏者给淘走了。

葫芦本就是易门中人钟爱的法器类型之一,用途广泛,可化煞、挡灾、化病、避邪、调整不好的气场。

一般来说,用作法器的葫芦,不管是玉质、石质又或者是铜质的,葫芦身上往往都会刻有阴阳鱼、八卦等等能凝聚强大气场的图案,也正是因为这些图案与葫芦本身相配合,才会产生奥妙无穷的功用。

“难不成这道士也看出自己的葫芦是一件难得的法器?”洛云思忖着。

道门易门本是同根同源,甚至要真追根溯源的话,易学产生的最早,甚至道教的大部分经典,都是从《易经》这部天地瑰宝中得到启发,从而发展出来的。

道教的太极阴阳学说,便是完全继承于易门。阴阳学家、方仙道术等都是附会于其中。

道教人物皆读易经,如:钟离权,魏伯阳,葛洪,陶鸿景,郭璞,吕洞宾,陈抟等。道教著作多据于《易经》或徵引《易经》,如:《周易参同契》,虽为丹鼎之作,却多以《易经》衍其说。如《抱朴子内篇》,首为〈畅玄〉多出於《易》《老》之意。

道教援《易经》以行道,目的在于正世教,以致太平。取《易经》之报应说,以调道德之必然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玄学老祖爆大瓜,霸总全家心发慌 吟游诗人,但是李白! 港岛:从九龙城寨收租到大亨 华娱:小人物的资本版图 顶流发癫:一句白露吁,破防白露 从屠杀哥布林开始猛叠心之钢 五个疯批全有病,贴贴女主就痊癒 谁让他这么当勇者的 东京:太太您不想继承亡夫债务吧 每天都在努力触发神秘事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