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二二章 神宗谢幕(1/2)
练功,习武,读书,使我觉得时间过的快多了,到妙儿二十一岁我终于熬到了那一刻,万历四十八年,我不知道皇上会在什么时候离开永远爱戴他的臣民,反正就在这最近了,因为万历四十九年的春天就是我哥的天下了,那一年将不再是万历年号,而是有了另一个带着一些阴霾意味的天启。他需要上天给他什么样的启示,是不是需要告诉他,你弟弟,朱由检,是个不平凡的人,是个能把明朝带出深渊的人,干脆把皇位传给他得了。
在我过了九岁(虚岁十岁)的生日后,我就拌着指头数着什么时候从乾清宫发出来那个消息。这个国家已经被万历弄得天怒人怨了,他已经做了四十八年皇上,整个古代社会能跟他比肩的人不多,在他之前(先秦不算),也就汉武帝刘彻和梁武帝萧衍两人而已,但凡一个皇帝在位时间过长,其负面影响也就会越来越突出,那些人性上的丑恶也就会越来越放大。我的爷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头十年,他有张居正辅佐,政治上还算是有点建树,可一没了统领全局的大臣,我爷爷也就失去了治理整个帝国的能力。汉武帝,梁武帝,唐玄宗,哪一个不是开头像尧舜禹汤一般的明君,可到了后来,哪个又不是犯了一些不可饶恕的大错,不说别的就说万历皇帝的爷爷嘉靖皇帝,也做了四十多年皇帝,到老了不也犯错了吗。甚至有的人会说明朝实际亡于嘉靖,而不是亡于我之手,你说他犯的错能不大吗。
就拿我们朝的mao太祖来说,夺取全国政权之前,谁不说他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甚至还是文学家,可是你看他老人家后来做的事,能称得上伟大吗!杀戮功臣比朱元璋还厉害。我不想去揣测伟人,但要是在朝鲜战场上没有那颗罪恶的子弹,我们会不会像现在的朝鲜那样家天下,还真说不准。
这个时候,也许快要到了给我爷爷万历他老人家盖棺定论的时候了,不过这些评价还是留到以后等张廷玉汇总出各个史料编《明史》的时候再来定夺吧,我是没这个能力的。
反正后续朝代写前朝的断代官史都是约定俗成的惯例了,所以,你要认为古代的二十四部正史记录了整个古代的文明史,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我看来,这史书跟帝王的起居注都一个样子,只不过仅仅记录了围绕着皇帝身边发生的事情,而且有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对当下的朝代有利。客观公正是不可能出现的美好愿望。所以,我们老有人在自豪,说我们从黄帝开始,历朝历代发生了些什么事情,都清楚明了,而外国两百年前发生了什么都不清楚了,这是因为我们有《二十四史》,有各个朝代为之努力的史官,编修。按我也不够客观的想法,除了人名和年号是真的外,其它的都值得商榷。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你要不去经历过,你不会知道历史的真实是不是和史书的真实相一致。不过,万历大抵马上要死了应该是真的。
史书可以分三部分看,对当下朝代有利的,你就当他在吹牛,对当下统治不利的,你把他反着看,除了这两点之外的部分,你当他是真实的好了。
对于万历的死,不要说全国人民弹冠相庆,就是我也准备喝两杯庆贺一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啊。
这个偌大的明朝舞台,他已经独力把持了四十八年,上演了无数的哑剧和闹剧,我都觉得有些长了,我终于深深地理解到,为什么民选的政X最多五年一届,在权位上呆的越久,对权力就越迷恋,不死不休。
穿越到古代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华盛顿有多么的伟大,对权力像鸦片一样迷恋的人们啊,看到那座金光闪闪的皇位和上面悬挂的利剑了吗?
当时米国最先独立的十三个州大多数民众都支持华盛顿当皇帝,但他就是不,你知道要拒绝这样的诱惑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
作为后世经历过共和国的我来说,一回到明朝发现自己有当皇帝的可能的时候,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爬上那金銮殿的宝座,那种俯视众生的感觉一定很爽,而且一定是我所期待的。因为作为后世的二世祖,我之所以如此目空一切,就因为有那么两个字“X裁”,要没有这两个字,我想我是不敢那么嚣张的。
人们早就送走了万历四十八年的新年,这一年之计在于春,明朝的芸芸众生们都在这个春天里安排着自己这一年的生活,却不知道,今年会发生什么样的大事。
也许谁当皇上跟他们无关,但他们却那样容易地轻信了“闯王来了不纳粮”的蛊惑。
这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国,除了粮食还有什么可以让他们剥削的,除非他们不吃饭或者自己劳动,但很明显的是,这两点他们都不可能做到。
也许他们渴望过上那样的生活,可是那样的生活直到六百年后的后世都没有真正实现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