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养得好龟(2/2)
事实上,陈东自称“丹阳狂生”,平日确实有些眼高于顶。当今朝廷上,几大权臣都被陈东指名道姓的说过。不过宋朝自开国以来,文人地位就高人一筹,对文人的言论一直比较宽宏。而且陈东出自诗书世家,既有真才实学,又算得上是一方名士,在士子之中,颇有名望。蔡京等人,纵然听说了,也不愿为了一个陈东,得罪了整个仕林。陈东性情虽然有些狂妄,也不过敢骂骂权臣奸吏,至于皇帝,那是连想都没有想过的。
因此听了李义勤的一番话之后,心底有着从未有的变化。回去将李义勤的一番话,翻来覆去的想了一夜。既觉得有些大逆不道,又认为实在有些道理。实在忍耐不住,这才一大早就找上了门来,好向李义勤讨教一番。
此时一行三人出了门,顺娘毕竟是孩子心性,虽然知道这陈东是个大人物,却早被汴梁城的繁华热闹,吸引了注意力,不住的东看西望。
李义勤虽然想结交陈东,却又怕顺娘有失。待想拦着顺娘时,又怕扫了这个丫头的兴。便嘱咐顺娘走慢些,去前面找些好玩的所在。自己和陈东跟在后面,边行边聊,这才看顾过来。
李义勤心中虽然对于赵宋官家并无半分忠心,但却再也不将昨日那一番话拿出来说了。毕竟身处时代不同,这点觉悟是必需的。倒是陈东,在思考了一夜之后,对于忠孝之说,似乎又有了一些新感想。
对于这种情况,李义勤自有一套应对之词。又将小时候学得那几句‘民贵君轻’的儒家论调拿出来,虽然有时自家也解释不清,不过这些理论,在现代社会,早已有自己成熟的体系。而陈东所受的正统儒家教育里,却很少涉及这些。此时听在耳里,便又是一番感触,只觉得李义勤学识果然渊博。
陈东要心中要消化李义勤的这些言论,有时难免接不上话来。李义勤也就不去管他,自去看顶前方的顺娘。
顺娘孩子心性,只看哪里人多热闹,便往哪里挤。此时见着前方瓦棚里,一大群人乱哄哄的挤在一处,也不知有什么热闹。想要进去时,人小力弱,只能围在外面团团直转。
李义勤将顺娘的形象看在眼里,微微一笑,走上前去。将手中扇子,左戳右打,下手也不重专挑这些围观人的麻筋。不过片刻,将顺娘面前打开一条路来。
顺娘见前面的人纷纷让路,急忙向里挤去。待顺娘挤到里层时,人群早又赶了上来,将后路填满。
李义勤要护着顺娘,也就顾不上陈东了。此时挤了进来,顺着众人的目光看了过去。只见中间的一个空地上,一名四十来岁,罩着件青色布衫的中年男子,此时手中正摆弄着一截尺来长的竹棒。男子面前,摆着一个约有四尺高的台案,铺了块麻布,几只大小不一褐绿的小龟正在那爬来爬去。
那中年男子口中不知念叨些什么,不过片刻,那几只小龟,便依着大小一字排开。周围的观众,看得新奇,叫喊声不断。中年男子又将竹棒一挥,乌龟又依着指令,从左到右,各自翻了个身,憨态可掬,这一来,更引得周围不住叫好,就连李义勤也被吸引了目光。此时中年男子停下手来,笑着看向四周看了看,却不再指挥小乌龟了。
众人正看得起劲,男子停下手来,向四周看去。有那知趣的,立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纷纷掏出铜钱来,向中间的台案上扔去。就连顺娘,也忍不住将李义勤给她的零钱,扔了过去。案上的铜钱越来越多,周围也就掷钱的也就慢了下来。
男子也估算着差不多了,这才不紧不慢的从怀里掏出个小鼓来。挥着手中的竹棒,连敲了三下。只见那几只小龟闻声而动,从大到小,一个个的往上爬叠。小龟模样憨痴,动作却甚为灵巧。不过片刻功夫,几只小龟便叠在了一起。最上面那只,竟竖着尾巴,在龟背上倒立起来。众人看着,不禁哄然叫好。那男子听了叫好声,亦是神色得意。
这时就听一个声音道:“果然养得好龟,让人看了心喜,给你些银钱,龟却是买下了。”声音过去,人群早已分出一条道来。当先一人,随手丢了几个铜钱,便要去拿那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