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3章 大悲(2/2)
按照他们的想法,只要列强干涉,战爭就还有转圜的余地,哪怕是割让一些土地也要保全美国这颗自由的火种。
另一方面弗兰茨听了施瓦岑贝格亲王的匯报,他並没有觉得美国人有多大诚意。
或者说美国人的一些诚意並不重要,就比如所谓的门罗主义,美国人无论承诺与否,它对奥地利帝国来说都形同虚设。
因为奥地利帝国本身就有不受美国约束的实力,其实也不光是奥地利,其他列强在美洲的土地上活动也十分频繁,但美国人却始终没有做出过实质性的行动。
唯一一次尝试是在奥地利和西班牙进行交接的时间段,但那也就是一次尝试而已。
至於美国人说开放投资限制,此时美国人对外国资本的限制真的不多,外国资本不愿意投资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那次地產危机,美国人直接搞了个杀猪盘。
很多欧洲银行和投资者因此破產,至今很多人还心有余悸。他们还愿意到美国投资就怪了。
至於允许奥地利帝国建设铁路和持有铁路公司股份,弗兰茨早就已经通过其他渠道做过了。
租借犹他州,建立美奥联合开发公司则完全是对奥墨联合开发公司的拙劣模仿。
但加利福尼亚有金矿,犹他州有什么?
美国人所谓的允许奥地利帝国投资设厂,並且愿意提供政策上的扶持。
这不是就是吸引外资吗?
也许这个套路在此时还算新鲜,但在弗兰茨以后世的眼光看来,所谓的优惠完全是对美国一方更有利。
再加上可能出现的杀猪盘,弗兰茨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警惕来。
只有那条以未来海关关税作抵押向奥地利帝国借款,並在奥地利帝国採购军需物资还能算是一张投名状。
至於那些所谓的份额转让,美国与英国交恶之后也只能卖给奥地利了。
在战爭初期美国人就宣布了对英国进行粮食和等25项主要大宗商品的禁运,但收效甚微。
一方面是由於经济危机的影响,英国製造业规模持续萎缩,对於等原材料的需求本就没那么大。
另一方面爱尔兰岛虽然正经歷著歷史上最严重的饥荒,但英国人並不在乎,而且爱尔兰人也买不起。
唯一的影响可能是爱尔兰难民没法再藉机登船踏上美国的土地了。
老实说弗兰茨对於美国提出的条件依然不是很满意,但施瓦岑贝格亲王说得对,此时也是该著急的时候了。
如果真等到美国被英国彻底击败,那么奥地利帝国恐怕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又或者为了拿到自己的战利品再发动一场新的战爭。
“告诉赫尔特公使,犹他州太小,再加上卡罗拉多州吧。”
施瓦岑贝格亲王却是有些迟疑。
“陛下,即便是用最快的船,到华盛顿往返一趟也要半个月的时间。现在形势急迫”
弗兰茨摇了摇头。
“再看看英国人的出价。”
施瓦岑贝格亲王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
“我之前去过英国使馆。英国人显然是知道了北美发生的事情,他们让我等。”
这个“等”字,很显然在施瓦岑贝格亲王眼中英国人让他等就是冒犯了他,实际上也確实没打算给他面子。
弗兰茨倒是对美国很有信心,实际上他已经秘密將那些美国来的留学生送回了国。
这也算是弗兰茨给美国人的一点诚意,他並不知道纽约之战的细节。
但在弗兰茨看来兵熊熊一个,將熊熊一窝,能打出这样离谱的战绩肯定是各方面都出相当大的问题。
虽说这些美国留学生在奥地利帝国的军校中只能算是吊车尾的存在,但他们可是美国歷史上南北战爭期间的名將。
在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也算是代表了美国的最高水准。
当然这种行为本身也是在强化奥地利帝国在这些人心目中的正义属性,毕竟弗兰茨以后还有可能会用到他们,现在结个善缘总没错。
而且这些人当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接受了奥地利帝国的理念,甚至已经暗中加入了奥地利帝国。
现在这些人回去正好可以趁机掌控军队,进入美国政府的关键部门。
此外此时的美国还远未到山穷水尽的时候,美国的土地足够广袤,只要美国人不投降,英国人根本无力征服这片土地。
而无论是杰弗逊·汉密尔顿·戴维斯、亚伯拉罕·林肯、还是威廉·希尔都不是会选择投降的人。
至於富兰克林·皮尔斯总统在歷史上的记录太少,弗兰茨手中的情报也不足以判断他的下一步动作。
不过作为美国青年,总该对得起他这个朝气蓬勃的称號才是。
从美国南方送来的情报来看,美国南方民眾对於抗英这件事还是很有热情的,所以弗兰茨並不觉得美国会投降。
正相反弗兰茨觉得英国会率先扛不住战爭带来的压力,所以他更想和英国达成交易。
但有这场大胜在弗兰茨觉得英国人一时半会儿是不会再考虑交易的问题,双方即便能够达成交易也要被英国人压价。
但选择支持美国,对於奥地利帝国来说是有风险的,弗兰茨能解决掉英国人在近东的部队,但他却並没有100%的把握战胜英国。
因为在近东战爭结束之后俄国人的选择还无法確定,弗兰茨也不知道尼古拉一世是会如他所说宜將剩勇追穷寇。
还是会沽名钓誉学霸王,沉浸在征服君士坦丁堡的伟业之中,对著奥斯曼帝国的遗產尽情输出。
很快一则从伊斯坦堡传来的消息便打破了帕麦斯顿的幻想,英国地中海舰队在黑海遭遇惨败。
地中海舰队司令邓达斯被俄国人溺死在了酒桶之中送到了伊斯坦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