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抹墙(1/2)
隋朝的婚姻习俗较为开放,在文化习俗上基本沿袭了北朝传统。
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因战功卓著,被当时北周皇帝赐鲜卑人复姓普六茹氏,直到杨坚当皇帝时,才恢复杨姓。杨坚曾长期与北方少数民族混居,沿袭了胡人的一些习俗。
当时的婚姻习俗与古代汉人相比,其清规戒律要少得多。
古代汉人提倡妇女守节,到了隋唐时代,已经基本放弃这种观念,离婚和再嫁现象比较普遍。不仅有男子休妻,女子先提出离异或弃夫的事并不鲜见。
到了唐代,在性的控制方面更加宽松,唐太宗还曾下令寡妇再嫁。这与西汉时期及之前的“好女不嫁二夫”的贞节观念已有天壤之别。在皇室之中,婚姻方面还出现许多的**现象:子娶父妾、父夺儿妻等现象已经司空见惯。
由于当时的环境,男女青年公开谈情说爱,在别人看来,已习以为常。薛峰与韩小姐在一起,别人看着不顺眼,主要他们是门第相差甚远,而不是因为他们是青年男女。
……
与韩小姐分手后,薛峰回家已时至中午,他的家已经从河南岸搬到了河北岸,所谓“阴阳错位”的现象已经得到调整。
到了大门外,帮助搬家的人已经在屋里吃饭。薛峰暂不想和生人见面,便在外面端详起“新家”正南面的院墙。
院墙高约一米八,墙体由三十厘米宽的土筋垒成,院墙是用泥抹面。由于时间长,日晒雨淋,整个院墙表面已变得凹凸不平。薛峰有一个想法:自己是学建筑出生,为了让家变得美丽,就从这院墙开始。这院墙就好比人的一张脸,所谓一好遮三丑,这“脸”要是漂亮了,别人看着就会舒服些。
由于经济原因,家中不可能有钱对整个房屋进行大面积维修,但把南院墙面粉刷一遍,是不用花什么钱的,只是出一点劳力而已。
他走到家院的后面,见有一个小园里,小园边有许多土堆,他用铁锨把土铲到一边,堆成一个土堆,然后把中间挖空,接着在土堆中心倒上水沤泡。
这些事做完了,他站在老槐树下,端详起八卦村的建筑。
在科技的年代,城市的房屋越盖越高,钢筋水泥是建筑的主体材料,粉刷的材料主要是水泥砂浆,其外墙的装饰常见的有:干挂大理石、玻璃幕墙、外墙面砖、水刷石、干沾石、毛水泥墙面刷彩色涂料等。
眼前的这些外墙:普通人家几乎都是土筋墙,泥土本色抹面。也有条件稍好的人家,下半截墙是青砖或石头,上半截墙是土筋。薛老大和薛老三的主屋外墙下半截就是石头。韩员外家外墙,房屋是以青砖勾缝、院墙是白石灰墙。
八卦村的所有房屋,墙后面和两个山头没有窗户。薛峰想,与外界接触的墙不留窗户,可能是出于防盗、避静、保温等多种原因。在他看来,这种房屋的其缺点就是通风不畅。
……
搬家的人吃过午饭走了,薛峰快速吃过饭之后,便找根麻绳,在麻绳上扣块小石头,做成线坠。用线坠把正门外侧用线坠吊了一下,又把东南、西南两大角吊了一下,对墙体垂直的情况掌握之后,便用铁锹把凸出墙面泥土铲去。
小二绝对是一个称职的小工,他把铲下的土,立即用铁锨铲进木盆,木盆满后,便端到家后倒进正在沤泡的土堆。他又按照薛峰的吩咐,把整个南墙面浇了一遍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