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1/2)
第九节
在下一个故事开始前,又到了我们的废话时间了。
说说洛阳铲,我相信在《鬼吹灯》《盗墓笔记》之前,外界很少知道这个东西的,但是楼主却是早就知道了。
这个东西不要把它想的太过神秘,其实也不过是个极其平常的打探洞的工具,楼主家乡这种东西多的是,就和一般的农具没有太大的分别。
除了大家经常看到的啤酒瓶那样粗细的洛阳铲,我们那里还有粗了四五倍的大的洛阳铲,这种东西在黄土层厚的地方最好用了。
记得我小的时候,那个年代我们那里的人许多人开砖厂,做这种厂就要挖大量的黄土,发财的人真不少,我那个时候总是会听到某某人挖到了什么东西,卖了多少钱。
一时间人心浮躁,后来国家打击的厉害了,就淡了许多,可是时到今日,我们村还有许多人跑到北方许多的地方继续开砖厂。
我也有个本家叔叔,我小时听说他开砖厂挖到了不少古代的护心镜,剑,箭头,枪头等等,然后就自己到广州去卖,以后我们那里的人再也没有看到过他。二十年来都没有任何消息。
有人说,他刚出手就给人吃黑了。
我们那里如果是国家建什么建筑什么工程,一律先由文物部门先打探洞,评估,经过文物部门确认了才能开工。
其实许多时候,历史厚重并不是全是好事,它有的时候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我们村不远有一个水库,水最深的时候可以到大坝的2/3,天天担心溃堤,最浅的时候也就一米深,小孩子可以横游过去。
可是我从来也没有见过水干的时候。
从我记事的那一年起,我就没有哪一年听说过那里平安过一年,每一年都会有人死在那里,溺死的,自杀的,谋杀的。
管理再严,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事发生。
据说这个水库是1968年修的,用了10万人修了一个月,当然现在肯定要不了那么多人那么久的时间。
这个故事就从1968年秋天,修那次水库开始说起。当然这个故事前半段是我听老人讲的。
1968年,那个时候是农业学大寨的时候,修这个水库的时候,动用了七八个乡的人,当时人口少,一个乡才2万多人,不像现在我们一个小的镇都5-6万人。
我这个故事的第一个主角姓张,当年30岁,我就称之为老张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