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火枪兵 > 第四十三章 班师还朝

第四十三章 班师还朝(1/2)

目录
好书推荐: 异界强兵 武极天下 奇门相师 腾龙图 剑屠苍穹 穿越者公敌 我是僵尸王 王牌鬼武者 神眠 华夏帝国征服史

万历二十一年十月中旬的一天,大明朝紫禁城乾清宫御书房,神宗皇帝朱翊钧坐在龙案后,皱着眉头陷入沉思。龙案上放着四份奏折,一份是兵部上奏退兵还朝的奏章和大明朝与倭国议和条陈,一份是李如松上奏的请功奏章,一份是兵部右侍郎宋应昌的请功奏章,一份是锦衣卫关于抗倭援朝的密奏。

前三份奏章都不如神宗皇帝的意。按照他的设想,堂堂天朝大军援助朝鲜,对付一个孤悬海外的小小番邦,应该如同天兵天将擒杀妖魔鬼怪一样,摧枯拉朽势如破竹,将倭寇轻松赶出朝鲜。没想到用兵将近一年,却只能通过谈判迫使倭国撤军。

大明朝自开国以来,对于异域番邦的挑衅,从来没有议和一说。就连在土木堡之役当朝皇帝被擒,大明朝都没有与鞑靼人妥协。没想到在自己手里,因为征伐一个小小番邦,需要用这种议和手段。虽然达到了迫使倭国‘撤军’目的,在朱翊钧看来,这无疑有损天朝威严。

而经略朝鲜抗倭事务的一文一武两位大臣在表彰明朝大军将士的奏章中,又明显意见相左。兵部侍郎宋应昌在奏折中着重强调要重奖蓟镇浙江籍将领的功绩,提督总兵官李如松却要求朝廷奖励辽东派系的将士。同时这二人都不同程度的互相诋毁对方保举的将领。两位将帅互相诋毁的焦点都集中到蓟镇枪骑兵营和其中的一个不起眼的将领潘兴汉身上。

将帅不和,是朝廷掣肘军队的一种手段,但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却体现出一个君主对皇权的掌控能力。为了做到制衡,就要通过皇上亲自掌控的锦衣卫提供的密奏判明二人奏报真伪。

朱翊钧通过派驻朝鲜的锦衣卫南镇抚司都指挥使黄应阳的密报,基本确认侍郎宋应昌的奏折中所提议表彰擢拔的将领名册更为可靠。但从内心来说,神宗皇帝并不喜欢这支由戚家军老班底组建的蓟镇卫军。

这是因为,戚家军向来是朝中那些古板认死理的文臣标榜的模范军队。由于发自内心的对那些处处与自己作对的文臣的反感,只要朝中大臣极力标榜的东西,他都非常厌烦。于是朱翊钧最初准备采用李如松奏报的表册重点表彰那些辽东将领。

但李如松奏章中所列的蓟镇枪骑兵营在朝鲜中的几项条款,却又让神宗皇帝犹豫不觉。李如松奏折列举蓟镇枪骑兵营及其主要统兵将领潘兴汉,在朝鲜不听指挥、胁迫友军、好大喜功、妄自行动等等几项罪名,反倒让神宗皇帝起了兴趣。

朱翊钧自小在严格的监督与教育环境下长大,没有享受到少年童真的无忧无虑的乐趣,对约束自己的那些条条框框非常反感,形成的叛逆xìng格非常强烈。所以,等到对自己管束非常严格老师兼首辅大臣张居正一死,他就来个反攻倒算,将张居正执政期间的所有措施,不管对错,一律推翻。为了立自己的爱妃所生的皇子为太子,受到朝臣的一致反对,索xìng就以不上朝理政相威胁。

过去重用李如松,就是因为这位一向不听朝廷法纪约束的武将很合自己胃口。连胆大包天无所不为的李如松也约束不住的将领,终于进入朱翊钧的法眼,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他决定在对援朝将领做出奖惩之前,亲自会会这位小将属于哪路货sè。

想好计较的神宗皇帝舒展开紧皱的眉头,“陈矩,传朕旨意,宣蓟镇游击将军潘兴汉三rì后弘德殿觐见。”在五月份,兵部已经发文,提升潘兴汉为游击将军。

站在旁边侍奉的司礼太监陈矩听了皇上吩咐,马上跪地,“臣领旨。”

————————————————————————————————

蓟镇枪骑兵营于万历二十一年十月初回到京师北郊,屯驻在神机营左营驻地通州,等待朝廷下一步旨意。同时,所有班师还朝的明军将领,都集中在京师,等待朝廷的奖惩擢拔或重新任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