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银河湾 > 第三卷第二十一章

第三卷第二十一章(1/2)

目录
好书推荐: 育灵 冷面魔神 天征记 无限之成神路 鬼道御灵 血宝狂歌 万源之主 逆界至尊王 我的人渣生活 剪国

公元一九六八年,一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建设边疆的红sè浪cháo汹涌在九州大地。因为大学停止招生了,一九六六、六七、六八年这三届高、初中毕业生便响应党zhōng yāng的号召,走**倡导的“知识青年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无数热血青年抱着改造农村、建设农村、建设边疆的伟大抱负,热情澎湃,激情昂扬地涌向了山区、农村、边疆这些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农村的学生回农村,人们叫他们回乡知青。银河湾的回乡知青主要指的是从县城高中回来的魏天、屈龙、魏夫。魏远也算是,但他回来得早,人们也这样称呼他。

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时,魏天被选为县革命委员会常委,屈龙是一中革委会常委,被抽调到县革委办的《革命造反报》编辑部任编辑。魏夫比魏天、屈龙高一届,文化大革命初期正值毕业考试,他整天埋头学习不闻政治,一心想考大学,后来大学不招生了,心里有点怨气,在黑板上写了首小诗,流露出了怨愤之辞,差一点被工作组打成小******。从此,谨小慎微,萎靡不振。直到各派大联合,文化大革命委员会要成立了,造反派已经掌权,他认为大局已定,才加入了造反派组织。提着浆糊满街跑着贴“****刘、邓、陶!”“****走资派!”“紧跟**,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坚决执行**的革命路线!”的大标语。因资历浅,成立文化大革命委员会,领导层也便没他的位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一开始,便和大多数农村学生一块回了乡。魏天和屈龙因有工作,脱不了身,直到秋后才回乡。他们回来时县委书记请他们吃了一顿便饭,表彰了他们在文革中的功绩。县委、县革委领导和他们一块合了影,给每个人送了一把铁锨,叮嘱他们要滾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接受组织考验,县委领导不会忘记他们的。

县委主抓宣传工作的副书记郑直及编辑部的几个人和屈龙在编辑部院里的**画像前照了合影作留念。除屈龙是学生外,《革命造反报》编辑部的其它人都是从县委、县革委、县直单位抽来的笔杆子,他们的年龄、资历都比屈龙老。他们对屈龙的才华和勤奋的工作表现留下了良好印象。每个人都送给屈龙了当时最流行的纪念品---**的白sè瓷塑像、纪念章、**语录等。他们认为,屈龙回乡锻炼一段时间后还会回到县里来的,象这样有才华的凤毛鳞角青年一定会前途无量的。他们反复叮咛屈龙回乡后应注意的事项,最后送屈龙至车站,握手洒泪而别。

屈龙回乡的头天晚上,县委组织部正直的老部长郑功在屈龙去向他辞别时嘱托屈龙说:“革命的最终目的是要搞社会主义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在农村要为老百姓多做实事。**的实现是要靠千百万人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屈龙用铁锨把挑着一个用木板条钉成的简易书箱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银河湾。

贫下中农在屈龙的心里是高大的,是完美无缺的。他决心真心实意地接受他们的再教育。农村---特别是银河湾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使屈龙陶醉。屈龙决心为建设家乡献出自己的青chūn。但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抬头望着窗外天空上的明月时,却常有一股淡淡的哀愁浮上心来。那少年时期的大学梦,作家梦常象一片yīn云浮在心头。我的梦还能变成现实吗?我会不会象祖辈那样每天rì出而作,rì落而息老死在这个地方呢?

屈龙从小到大接受的是**思想的正统教育,是那个时代的优秀青年。他六岁入学,九岁参加少先队,从小队长一直到大队长。十五岁加入**青年团,任班团支部书记、校团委委员。他努力工作,勤奋学习,自勉自历争取在18岁时加入中国******。文化大革命把他的计划打乱了,至今还未成为一名党员。这个愿望看来只有在农村争取了。

魏天因为是县革命委员会常委,虽然是回乡知青,银河湾公社党委也不敢小看他。公社的梁书记一听魏天回乡,便登门拜访,请他到公社工作。魏天说:“我是知青,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应先当好老百姓。”梁书记明白其中道理,便笑着说:“古语说‘猛将出于卒伍,丞相起于州部’,你有如此胸怀,前途无量。”也只好暂让他当一名公社社员。两人谈了一上午。临走时,梁书记拉着魏天的手说:“有什么困难,尽管向我提出来。你也要常到公社指导工作,发现我们有什么错误,万望及时批评指正。”魏天谦虚地说:“你比我年龄大得多,经验丰富得多,说这话,就要使我难以容身了。”魏天把梁书记送到门口,二人才握手告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