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杀鸡儆猴(2/2)
“不会吧!你怎么认识?是不是看花眼了!”其他人闻言,大惊失sè。
“我前天收购东西时见过他们,那时穿的是官服配有印绶!”老刘深吸一口气,缓解下情绪,说道。
“这事儿咱们就当没发生过!千万不要传扬出去,否则就是滔天之祸!”一个年长些的在大家沉默半响后,突然严肃的说道。
其他人彼此对视一眼,慌忙点头,尔后几人聊些趣闻轶事,不过怎么看他们都有点心事重重的样子。
南城门的事还未发生李云便已朝县城而来,可这盐铁吏是怎么回事他并不清楚,也没见过这两人,等他赶到的时候事情已经结束。
曾县尉正等候在里面,他知道李云在官职一类上有些糊涂,用急促的语气将盐铁吏和事情经过叙述一遍,显然此事让其大受震动,他没想到李云手下的人胆子这么大。
盐铁行业起初是zì yóu经营,后来朝廷为增加财政收入,打击大商贾,实行盐铁官营,并在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领全部盐铁经营事项,在地方的郡县内设盐官或铁官管理盐铁产销。
盐的管理方法是:民制、官收、官运、官销,招募百姓煮盐,朝廷提供主要的生产工具牢盆(煮盐用的大铁锅)以间接控制其生产,生产出来的盐由官府收购。
而铁的限制则更紧,包括开矿冶炼,铸造用具以及销售,全部过程都由官府控制,百姓私自煮盐和铸铁在受到刑罚,工具和产品都要没收。
这项政策几经废除与恢复,到了新朝,王莽施行五均六筦,又将其恢复,对违犯的百姓处罚更重。
盐铁吏不归地方管辖,每一位都是富得流油,也就是和县衙主管财用的少府有牵连。
昨rì宴会之后,解少府回到家中,正好盐铁吏前来拜会。闲谈的时候,少府解大人烦躁间不慎露了口风,在对方追问下,将宴会上的事情说了出来。
盐铁吏两人听后就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大骂不已,虽然县衙管不到他们,但对李云这个人是有所了解的,这样一来等于是卡住其脖子,他们运来的劣质盐、造出的质量极差的铁器别想强卖出去了。
两人知道自己对付不了李府这个豪强,遂将主意打到上官盐铁丞身上,只要将这些事情告诉上官,这样一来朝廷就会知晓,那李云这个蚂蚱就蹦跶不了几天了。
少府解大人说完就后悔不迭,在盐铁吏走后,慌忙找到许县令。听少府说完,县令大人差点儿瘫倒在地,好在此时城门已经关闭,盐铁吏要告密也会等到天亮,还有机会补救。
等到盐铁吏收拾好财货,装了满满的三大车的时候,邱雍佑已经带人布置好一切,只等他们自投罗网。
李云听完脸sè十分难看,要不是早有准备,这次真的悬了,冷声道:“曾伯父,将那几人直接砍了吧!人头挂在县衙外,罪名罗列出来,写在告示上!”
曾县尉苦笑道:“以他们的恶行,死不足惜,可是咱们县衙没有权利处置!”
“他们冲击城门守卫,那就用公然袭击朝廷命官的名义,砍了再说!否则震慑不了其他人,后患无穷。”李云斩钉截铁的说道。
“那解廷元怎么处置?那三名车夫已经审问过,他们是被临时抓来赶车的。”曾县尉见状,不再说什么,转而问到其他。
“车夫就放了吧,叮嘱他们不要乱说。”李云不是好杀的人,没有犹豫,说完又道:“事完之后看他怎么做吧,先看住解廷元。”
没过多久,县衙大门外张出告示,连带着挂起几颗血淋淋的人头。
到了下午,三三两两的马车便驶向金家店乡,可想而知正在县衙中的官吏怕到什么程度。
县衙门口的街道上行人向来极少,经过的人远远望见黑乎乎的物事挂在旗杆上,本能地绕道而走。这件事情在两天之后才在百姓中传扬开,不过流传出来的确有两种版本。
有的说那些人是贪官污吏,县衙将其惩办,这种说法被百姓嗤之以鼻,在他们心中官吏都是一丘之貉。
另一种说法就是告示上所讲的,百姓私下里称之为“窝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