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相逢不相识(2/2)
李云心中一阵难过,既有对记忆中父母的感怀,又有对眼前难民们的怜悯,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依靠这些野果维持生计的,忽然觉得没有必要在此寻找什么,只需要坚定信念改变这一切。
“打扰诸位了,就此告辞!”
几名家丁见李云面沉如水地往回走,纷纷跟着迈步,等在远处的吴汉等人都察觉到他的心情不好,也不敢多问,一行人在向导的指引下朝若县的方向奔去。
奔行了十几里,李云的心情才稍好一些,放缓马速转头对向导说出心中的疑问:“方才那些人为何见到我们都是一副仇视的样子?”
跟随李云到沼泽地的几人对此也很好奇,向导被众人盯着颇不自在,面有难sè的犹豫片刻,说道:“既然您开口相询,小人就斗胆说两句,不过在说之前还请您保证不为难小人。”
“直说就是,我没事儿为难你做什么。”李云见他说的古怪,笑道。
“小人起先过去说少掌柜要买一个凫茈,他们不是嫌钱少,而是根本不愿意卖!”向导说完看了看李云的脸sè,又忐忑地说道:“您看上去不像是做买卖的,倒像是富贵人家出来游玩的公子,不管是商人还是富贵之人,他们都没有好感,可以说那些人如今的模样就是这两种**害的……”
没等他说完,家丁们纷纷怒骂道:“你这是什么屁话,我家少爷……”
李云瞪了他们一眼,让众人不要插嘴,看着吓得直哆嗦的向导和声说道:“不用理会他们,你接着说。”
向导这时候哪里还敢乱多嘴,前面几句话还是看在李云异常和善的份上,壮着胆子说的,可他要说的话非常不中听,就算说的是事实,难保对方不恼羞成怒。
李云见他使劲摇头不肯再说,也就没再强迫,大概意思想想就能明白,朝廷推行的“六筦”政策大多是由富商来执行,这些商人与地方官吏豪族勾结在一起,使出各种手段大肆兼并和盘剥,因此而破产和逃亡的百姓不可计数,这些深受其害的平民百姓对官吏、富商和豪强可谓是恨之入骨。
说起来李云和家丁们都穿的是布衣短袍,可从众人的气sè上看,完全是不愁吃喝的人,这么一队人骑马带刀的只可能是富贵之家出身,又打着商人的旗号,被不了解的难民仇视是在情理之中了。
旱灾发生时并不像文人笔记中描述的那样,什么田地龟裂河道干涸之类,湖泊池塘还是能见到水的,这路上李云也曾路过一两个田庄,里面的庄稼尽管长势萎靡,总算是没有直接荒废掉。他想不通就算水源不足,可长江离这地方只有二十余里,为何官府不引水灌溉,说到底还是这个朝廷从上到下全都烂掉了,**大于天灾,眼下这种凄惨的状况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这些地方官吏的心态不难理解,在每年岁末的时候,地方需要一级级地往上奏报“计书”,县奏报给郡,郡奏报给朝廷,汇报一年内自己辖区里的租赋、刑狱、举荐等情况。而朝廷对他们的政绩考核,也主要依据这份计书,所以,即使辖区内民不聊生,盗贼群起,到了计书上,照样是歌舞升平、五谷丰登,县欺郡,郡欺朝廷。只要随便动动笔写一份花团锦簇的计书,就可以向上升迁,这样一来,又有哪位官吏会费心思去清理沟渠、开河引水,全都忙着勾结富商豪族搜刮地方去了。
“县欺郡”的事情李云也在做,不过他这个“欺”的目的和结果与众不同罢了。
就在李云等人走后不久,沼泽地中又来了一群寻找凫茈的难民,其中一名汉子来到王匡身边,忧虑的说道:“族叔,来这片沼泽挖野凫茈的乡亲们越聚越多,要不了几天沼泽就会被翻个遍,到时候没吃的了怎么办?”
“是啊,我也在愁这个!虽说现在大家在咱们的调解下没什么纠纷,找到吃的也是平均分配,可是能分到的东西是一天比一天少,就怕坚持不了几天了。”王匡搓着手指间的污泥,同样忧虑。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王匡拍拍汉子的肩膀,颇为豪气的笑道:“咱们村百十口人就咱俩活了下来,说明咱们叔侄的命呐硬得很,总会找到活路的。”
“侄儿王凤的命是族叔救的,族叔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汉子点点头,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又是说道:“听人说方才有一队带着兵器的陌生人过来,没什么事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