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花钱如流水(2/2)
对于苦熬了一年多的流民和饥民来说,屯田给绝望的他们以希望,只要是愿意干活的,就会得到糊口的口粮,开chūn后会有农具和耕地的牲畜发到手中,在没有收获前,都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
看起来,这当真是慈善无比的举动,不过这样的善举却也有着残酷的条件,假如同意开chūn后到田庄安家的,无耕牛者,收成抽五成,给你提供耕牛,收成就要抽六成,剩下的粮食归自己所有。而且凡是进入屯田田庄种田者,都要在官府派出的小吏公证下,签下契约,要签死契,终生为田庄主人的佃农,而且世世代代都是如此。
唯一让他们安慰的是,被抽走的收成内包括所有的算赋、徭役等等,也就是说,一年只需交一次税赋,其余的都不用管,很多人都是将信将疑,不过看到契约上官府的印章也就放下心来。
很多原来是自耕农或是小地主的人,一下子丧失了平民的身份,变成毫无尊严的佃农,条件很严苛,可在生死面前,这些都无所谓了,最起码进这个田庄还能活下去,能避免土匪流寇和官府衙役的压榨sāo扰,好死不如赖活着。
六万余流民分摊到三个县人数不算太多,更多的人还在等待,心想明年的年景是不是会比今年好些,这样也就能缓过来,不用去卖身为佃农了。
对于屯田之政为何要从别的郡县招募流民,亲近的人都颇为疑惑,李云给出的解释是汝南郡南部距离近,渡过淮水就能到达,而江夏郡南部隔着山涧丘陵,路途遥远,这一说法还算有说服力,众人勉强能接受。
李云不从南部招募,一方面确实是路途远不好走,眼看着冬季就要到来,就算迁移过来也会有许多老弱倒在路上,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就是他不想影响绿林山那里的流民,这个想法并不能宣之于口。
钱粮紧张归紧张,李云却丝毫不在意这种消耗,李府的银钱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屯田是由官府的名义进行,但真正的主事人是谁,很多人都是看出些眉目,有心人算了算,得出的数目那真是让他们目瞪口呆。花费巨资去养几万流民,要说是打着发财的主意,显然不现实,私下里有不少人都觉得这个李府少爷所图甚大,手下有人有钱,现在又有地盘,这要是一闹起来,就真是要惊天动地。
但新朝至今,一副纷乱的样子,怪异的事情太多了,也不多这钟武李云一件,地方官府都不管,看上去甚至是惟命是从,其他看出苗头的白身更不敢多议论。
四个县的探子分布各地,逐渐的展开一个情报的网络,这些人自然没有什么文化,凭着口述也是面目全非,好在后来又招募了一些破产的店铺账房之类的角sè,这些人分布在各个点上,负责抄录成信,苏萧萧则是在新村整理送上来的各类文书,不过夜就会传到李云的手中。地方上的有人议论李府图谋不轨,李云也是一清二楚,不过他并没有去干预,这种事情越去管,议论的人就越多
这看起来是大事,实际上根本传不到郡府和朝廷的耳中,眼下情报系统正逐渐形成这样的制度,一般常规的事情,隔几rì统一将信笺送到新村,若有重大的情况,探子就会去县城某店铺买某样东西,会被掌柜请进内室,然后陈述自己所要报告的事情,之后记录的消息就会有快马传递。
南边的探子发展缓慢,传来的最新消息是,绿林好汉依然盘踞在绿林山,时不时出来掳掠附近的乡聚,地方官府没有任何反应,放任自流。南郡的张霸,云杜南部的羊牧情况基本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