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顺水人情(1/2)
叶红砖的表姑丈叫何尝,表姑叫罗娟,河北人氏。十几年前,何尝趁着改革开放这股风,在那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功产的时代,瞄准时机,从银行贷款了一笔包,承包一项工程出来。九十年代,银行贷款比现在要轻易几十倍。
说句夸张的,在那个腰间别个bb机的时代,或许哪个西装革领的人,去某个地方,身上的钱花光后,把bb机往银行柜台一甩,都能够贷款到一万八千。如果是手拿着大哥大的,就更不得了。
何尝那时二十出头,书读得不多,冲劲足,也有点家境。原本按他那个年纪,承包工程会让人信不过,可当一沓钱甩在面前时,谁都不敢说他不行。那个时候,为了改造城市面貌,一栋栋建筑物拔地而地。只要有钱有胆,走到哪里都能够接到工程。
何尝靠着从银行贷款的一笔钱,承包的那项工程没有任何意外,从接手到完工,一切顺顺利昨,这让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一个人的第一桶金很重要,因为它几乎可以决定一个人rì后事业的发展路线。何尝的第一桶金是承包工程赚来的,理所当然,他会将赚到的这笔钱投入下一个工程去。有了第一个工程项目的成功,有了成绩,底气也足。
很快他就连续接下好几个工程,而且都能够顺利完工。这几笔工程所赚到的钱,让他成为当地最年轻的百万富翁。那个年代的百万富翁,绝对称得上是个富人。
一个人身上有点钱,而且像何尝这种雹户,未发迹之前书读得不多,靠着冲劲,发迹后整天花天酒地不充电。随着几年后,国家对工程的承包与质量上越来越严谨,而在那个时候,何尝大部分承包的工程都是国家机构。这些国家机构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完工后钱绝对有得赚,但也有一个弊端,就是钱难收。
做工程的都知道,前期钱都是先垫的,等到完工后再一次xìng整数。如果是换作别人,在发现工程所需要的材料比往年有所上升的话,会谨慎一点。可何尝早几年赚到几个钱,当惯雹户,凡事都是拍胸口说没问题的,自然不会深入去考虑很多问题。
在接了几个工程后,又接下一间学校和税务局的工程。两边工程同期开工,在未完工前除了自己垫钱外,又从银行贷了一笔款。而在工程快要完工时,学校那边的负责人和税务局的负责人调走,这样一来,工程在完工之后,收款就成了一个难题。
新调来的校长和税务局局长,对于前任定下来的各方面条约,没有在完工时直接批审。按他们的说辞是事务新接手,之前谈好的,由于未告知,要进一步了解才能审批。而就是这进一步了解,直接就导致何尝在后来难再成大气候。
工程收不到钱,银行追贷,工程订的材料和工人的工资也要垫付。在付完材料和工资外,几乎处于倾家荡产,银行那边所欠的一时还不了,单是还利息都不够。而身上没钱,下一期的工程无法开启,这连锁的反应造成的后果,就是负债累累。
最后经过多年的追讨与商榷,银行所欠的钱与学校还有税务局所未追讨的工程款合并,但由于拖了几年,这笔钱经过几个负责人后,尝还银行贷款多年积累的利息后,几乎没几个钱到手。
何尝当了多年有钱人,突然没钱,但又极其好面子,小工程不接,天天等着天下掉一个大馅饼下来。在家几年,坐吃山空。后来实在没办法,托人找关系,借着叶腾山这名字,倒有人相信他的忽悠,这几年包了几个小工程。因为有了之前那一次的经验,算是吃一垫,长一智,学得jīng明。这工程款分期结付,这样一来,几年来小有起sè。窝囊几年,在感觉有东山再起时,这隐藏多年的本xìng又冒出来。
何尝与罗娟这对夫妇,本事不大,但势利眼这点,倒如出一辙。有钱时,当惯阔太太,平时说话也尖酸刻薄。没钱时,消停几年,不过那张嘴依然是狗嘴吐不出象牙。现在又开始有点生机后,这眼睛走路都是朝天的。
在得知叶腾山当上市长后,以为他手握大权,西城又有那么多改建工程在进行,随便大笔一挥都能够划出一栋房子出来让他们大赚一笔。两家人平时来往的密度不多,早几年何尝夫妇住在河北,前不久才搬到西城来,目的就是为了与叶腾山一家套近乎。
叶腾山为官多年,平时接待商界人士不下其数,何尝夫妇在年二十八提着几袋东西过来,他怎么会猜不到他们的目的。
吃饭的时候,罗娟屡次示意何尝开口,但根本没他们开口的时候。虽然说“食不言,寝不语”,倒是赵平安有大半个月没过来,加上前面那段时间的事情让叶红砖担忧不已。事后是在电话用想好的说辞解释过,这次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免不了要问的。
叶天罡和叶腾山听后没说什么,许如虹这个准丈母娘倒有些埋怨,让他下次注意别再发生这种情况,同时建议他将那部老古董的手机换掉,避免有时候在通话中说到关键时刻,电话出问题,又要让人担心一场。
赵平安一边听着,一边点头,怕有一字没听进去,惹了眼前越发滋润的丈母娘生气。叶红砖手里端着饭,看到他这个样子,嘴角偷笑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