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9章 竞争对手的预判(1/2)
相似的场景,自然不仅仅发生在俄亥俄州立大学。
正如哈罗德教授所猜测的那样,很多人在一年前就直接关注了常浩南在arxisol公司,是cosol很早就已经认识到了多物理场仿真模拟工具的潜力,其创始人之一的ssol产品的商业化之路始终不太顺畅。
在这方面,反而是华夏那边因为高校和研究机构能力有限,自知没有独立开发软件的能力,所以给火炬集团提供了巨量的商业空间。
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快是因为起点低”了属于是。
直到torchsolsol公司才高薪聘请了安东尼·詹姆森作为首席技术官——
在常浩南这个名字出现以前,安东尼·詹姆森可以说是cfd领域,尤其是有限体积法领域最伟大的名字之一。
他从70年代开始,为波音、麦道、nasa、法国宇航、道尼尔等企业和机构开发了一系列cfd有关的核心算法。
尤其是他曾编写过一个预测掠翼上理想跨音速流的代码框架——flo,并以此为基础为波音开发了90年代以前最成功的cfd软件“a488”。
后者是波音757、767和777开发流程中最核心的计算工具。
可以说,在那段岁月里,詹姆森之于波音的作用,几乎类似于如今常浩南之于华夏……
而这样一位大佬在入职cosol软件几乎被竞品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能以超低价的形式在部分买不起torchsolsol靠着高性价比,以及毕竟是纯血欧洲企业的身份,还是抢下来了不少市场。
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初创公司,以及乐于尝试各种新东西的研究机构。
虽说作为一家欧洲企业,竟然沦落到只能靠性价比取胜,确实有点丢人。
但挣钱嘛。
不寒碜。
然而,还没等他们松口气,就发现对面torchsol常驻美国的负责人克劳斯·黑尔茨看着久久没有开口的詹姆森,试探着打破了沉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