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溺女婴风俗(二更)(2/2)
那就是生下来,不养活,这是好听、委婉的话,难听点、直接点,那就是生了就溺死。
在元朝时,甚至专门出了法律:“诸生女溺死者,没其家財之半以劳军”,老朱也一样,对待溺女婴之事並不容忍,基本就是流放戍边。
可法律在那,治理起来是个难题。
古人生儿育女不去医院,也不需要办理什么出生证明,没有住院记录可查,找个稳婆这事就能接生。接生之后孩子在不在,也不需要给人说,哪怕是走丟了,死了,丟河里被人发现了,也不好查这是谁的孩子,明代可没办法验dna啊,也没监控摄像头,官府事多,这种事没人告官,也不会去深查。
溺女婴儼然成了一种“风俗”,这种事情背后的社会心理是:生出女儿来,养她十几年,吃家里的,用家里的,到时候还需要给她准备嫁妆,这妥妥的赔钱,还不如男孩子,至少养起来能帮忙干活种地,能养老送终,女儿,不要也罢……
心狠一点,溺女婴,心软一点,弃女婴,於凤不就是被丟弃的女婴。
顾正臣看著严桑桑,认真地说道:“儿子有两个不少了,你若是给为夫添一个女儿,那也是顾家不得了的功臣。”
严桑桑看著认真的顾正臣,轻柔地回道:“妾身想给夫君添个儿子,顶天立地,和夫君一样厉害。
顾正臣哈哈笑道:“那咱们今晚努力下……”
严桑桑赶忙摇头:“东宫的信还没看……”
顾正臣拿起朱標的信,又看了看顾青青的信,先打开了朱標的信,笑道:“青青给太子添了个女儿,青青怕是不太满意,不过我想,无论是皇帝还是皇后,都鬆了一口气吧?”
皇室就是这样,太过於看重安稳,为了实现安稳,有时候会不择手段。
今年朱雄英六岁,即便是顾青青日后再诞下男婴,那与朱雄英的年龄差距也將拉大,年龄相差的越大,威胁越小,若仅仅只有一个女孩子,那就更没什么威胁了。
吕氏膝边的朱允炆?
他身后没人,对朱雄英更没什么威胁。他能登上歷史舞台,说是捡漏捡出来的都不为过,毕竟朱雄英没了,他娘原本是侧妃,硬生生被扶正了,庶出的户口改成了嫡出,后来朱標也没了……
目前这结果,对许多人来说,挺好。
顾正臣看过东宫的信之后,沉思良久才拿起格物学院的来信,信里面讲述的事多是学问、技术方面的事,並提了一嘴扩招人才之事。
唐大帆认为明年春闈是个挑选人才的好机会,想利用成立不久的外宣学院,將格物学院的名声打出去,一举超越国子学的存在。
对这件事,顾正臣很是赞同。
考不中进士不等同於没能力、没才干,挖掘一些人才进入格物学院,这是好事。
不过,好事之外,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现在的格物学院是在金陵城外,国子学在城內,以朴素的价值观判断,城內的学府怎么可能比城外的差,这种直接的思维判断影响著世人的认知。
唐大帆认为鸡笼山下有一块地,若是可以找皇帝要过来,格物学院便能在城內立足,这样一来,城外可以转为分院。
鸡笼山下?
顾正臣知道那一块地,歷史上南京国子监所在!
国子监还没影,这会叫国子学,而国子学的“校址”还没迁移到鸡笼山下,看样子国子学搬不了家了,格物学院要先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