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溺女婴风俗(二更)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溺女婴风俗(二更)(2/2)

目录
好书推荐: 给大佬当替身后,我年薪百亿 恶毒炮灰每天都在翻车[快穿] 我演过的角色都是隐藏大佬 失忆后认错老公 这该死的求生欲[穿书] 当剧本杀融入柯南世界 斗罗:这个千仞雪过分谨慎 七十年代真夫妻 影帝爸爸,你女儿从农村来找你了 阴间角色模拟器[聊斋]

那就是生下来,不养活,这是好听、委婉的话,难听点、直接点,那就是生了就溺死。

在元朝时,甚至专门出了法律:“诸生女溺死者,没其家財之半以劳军”,老朱也一样,对待溺女婴之事並不容忍,基本就是流放戍边。

可法律在那,治理起来是个难题。

古人生儿育女不去医院,也不需要办理什么出生证明,没有住院记录可查,找个稳婆这事就能接生。接生之后孩子在不在,也不需要给人说,哪怕是走丟了,死了,丟河里被人发现了,也不好查这是谁的孩子,明代可没办法验dna啊,也没监控摄像头,官府事多,这种事没人告官,也不会去深查。

溺女婴儼然成了一种“风俗”,这种事情背后的社会心理是:生出女儿来,养她十几年,吃家里的,用家里的,到时候还需要给她准备嫁妆,这妥妥的赔钱,还不如男孩子,至少养起来能帮忙干活种地,能养老送终,女儿,不要也罢……

心狠一点,溺女婴,心软一点,弃女婴,於凤不就是被丟弃的女婴。

顾正臣看著严桑桑,认真地说道:“儿子有两个不少了,你若是给为夫添一个女儿,那也是顾家不得了的功臣。”

严桑桑看著认真的顾正臣,轻柔地回道:“妾身想给夫君添个儿子,顶天立地,和夫君一样厉害。

顾正臣哈哈笑道:“那咱们今晚努力下……”

严桑桑赶忙摇头:“东宫的信还没看……”

顾正臣拿起朱標的信,又看了看顾青青的信,先打开了朱標的信,笑道:“青青给太子添了个女儿,青青怕是不太满意,不过我想,无论是皇帝还是皇后,都鬆了一口气吧?”

皇室就是这样,太过於看重安稳,为了实现安稳,有时候会不择手段。

今年朱雄英六岁,即便是顾青青日后再诞下男婴,那与朱雄英的年龄差距也將拉大,年龄相差的越大,威胁越小,若仅仅只有一个女孩子,那就更没什么威胁了。

吕氏膝边的朱允炆?

他身后没人,对朱雄英更没什么威胁。他能登上歷史舞台,说是捡漏捡出来的都不为过,毕竟朱雄英没了,他娘原本是侧妃,硬生生被扶正了,庶出的户口改成了嫡出,后来朱標也没了……

目前这结果,对许多人来说,挺好。

顾正臣看过东宫的信之后,沉思良久才拿起格物学院的来信,信里面讲述的事多是学问、技术方面的事,並提了一嘴扩招人才之事。

唐大帆认为明年春闈是个挑选人才的好机会,想利用成立不久的外宣学院,將格物学院的名声打出去,一举超越国子学的存在。

对这件事,顾正臣很是赞同。

考不中进士不等同於没能力、没才干,挖掘一些人才进入格物学院,这是好事。

不过,好事之外,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现在的格物学院是在金陵城外,国子学在城內,以朴素的价值观判断,城內的学府怎么可能比城外的差,这种直接的思维判断影响著世人的认知。

唐大帆认为鸡笼山下有一块地,若是可以找皇帝要过来,格物学院便能在城內立足,这样一来,城外可以转为分院。

鸡笼山下?

顾正臣知道那一块地,歷史上南京国子监所在!

国子监还没影,这会叫国子学,而国子学的“校址”还没迁移到鸡笼山下,看样子国子学搬不了家了,格物学院要先下手了……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