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北运粮食

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北运粮食(1/2)

目录
好书推荐: 给大佬当替身后,我年薪百亿 恶毒炮灰每天都在翻车[快穿] 我演过的角色都是隐藏大佬 失忆后认错老公 这该死的求生欲[穿书] 当剧本杀融入柯南世界 斗罗:这个千仞雪过分谨慎 七十年代真夫妻 影帝爸爸,你女儿从农村来找你了 阴间角色模拟器[聊斋]

这事李信不知情是有原因的,他是吏部尚书,主抓的是官员考核升迁等业务,大移民是户部的事,与吏部没啥关係。

户部尚书曾泰被朱元璋封口了,不准对外言说。

要知道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移民,远远不是小打小闹那么简单,在顾正臣没有抵达山西之前,在没有准备好一切之前,大移民的消息不会公之於眾,以免引起山西百姓恐慌,地方无力应对。

定远侯府。

顾正臣观察著山东、河南、北平等地舆图,上面不少府州县被圈了起来,一旁还旁註了“五万亩”、“十万亩”等字样,隨后拿起格物学院名录。

这份名录里,既有结业离开格物学院进入朝廷与地方的,也有尚在格物学院肄业表现优秀的。

根据其能力、品性,挑出一些名字,落笔在一份名单之上。

百万大移民,牵涉极广,要想做好这件事,没有人手可用是不够的,虽说安插到地方的格物学院弟子多数是县丞,不是知县这种一把手,一来这些人多数资歷不够,二来也没这么多知县位置可腾用……

总不能因为一场移民,换几百个知县吧?

县丞无所谓,虽说日常只有一个县丞,现在临时增加一个编制,一个县衙配两个县丞也无妨。

毕竟知府下面的同知、通判那数量都不是固定的,可以一个,也可以是两三个,何况户部、礼部等同时有几个尚书的时候也多,这都不是什么大事,何况这些去歷练的人在完成大移民后会撤回来,不留在地方。

这就是他们的一场社会实践,入仕之中或之前的一场考验,至於朱元璋日后怎么用这些人,那是老朱的事,与顾正臣没有关係。

“老爷,赵海楼来了。”

林白帆走了进来通报。

顾正臣点了下头,对走进来行礼的赵海楼说道:“远航阵亡军士的抚恤下发到位了吧?”

赵海楼认真地回道:“核实过了,抚恤足额发放到位,那些遗书也都送过去了,是黄元寿带人一户一户送去的。”

顾正臣嘆了口气:“那就好。坐下说话吧,听说水师都督府准备將蒸汽机船分配给各分营?”

赵海楼上前,坐了下来:“按照朝廷规制,各分营应该配备两艘蒸汽机宝船、二十艘蒸汽机大福船。因为我们出航带走了绝大部分主力,各分营目前仍以船帆为动力,且几是没有大宝船。”

“南洋分营压力很大,既要护航船队,还需要封锁安南沿海。东南分营现在也需要考虑增多的倭寇,几次发文书討要蒸汽机船。信国公那里认为已经修缮之后的蒸汽机船,可以抽出一些分配至地方分营。”

顾正臣揉了揉眉头,言道:“你告诉信国公,蒸汽机大福船水师总部需要保留至少四十艘,蒸汽机宝船暂时不给地方分营,我需要用来运输下物资。等明后年看需要再將蒸汽机宝船划出一部分吧。”

赵海楼点头:“这应该没问题,只是不知侯爷要运什么物资?”

顾正臣抽出一张纸,走过去递给赵海楼:“粮食。”

赵海楼起身接过纸条看去,深吸了口气:“这是要打元廷了,如此多的粮食向北运?”

顾正臣没有回桌案后,顺势坐在了赵海楼一旁的椅子里:“元廷会打,但不是这两年。將这份名单交给信国公吧,户部会將粮食调拨至太仓州,水师来运。这事先行筹备起来,运粮时间还没定,应该在秋日,也可能在明年开春,总之,待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