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临机决断,便宜行事

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临机决断,便宜行事(1/2)

目录
好书推荐: 给大佬当替身后,我年薪百亿 恶毒炮灰每天都在翻车[快穿] 我演过的角色都是隐藏大佬 失忆后认错老公 这该死的求生欲[穿书] 当剧本杀融入柯南世界 斗罗:这个千仞雪过分谨慎 七十年代真夫妻 影帝爸爸,你女儿从农村来找你了 阴间角色模拟器[聊斋]

皂靴跑了出来,笏板高高举起,嘴巴张合中,些许唾沫从牙齿之间喷了出来。

辰时趴在袖子里很久了,沉甸甸的,袖子甩动,辰时跌跌撞撞跑了,巳时又到了额头之上,张望著殿內的人,直至冒出了汗,袖子將巳时也给擦去了。

朱元璋议过诸事后,沉声道:“眾爱卿可还有本奏?”

“臣有本奏。”

顾正臣手持午时的笏板,迈步走出。

群臣侧目。

这可是顾正臣第一次以镇国公身份参议朝事,不少官员提心弔胆,生怕顾正臣借势弹劾、报復。

顾正臣没有遮掩,直言:“臣虽出自山东藤县,可祖籍为山西洪洞,前段时日祖母带人寻访至金陵,得以相认。现诸事静歇,臣欲前往洪洞认祖归宗,还望陛下恩准。”

“去山西?”

“认祖归宗?”

“他怎么想的?”

朝堂之上起了议论之声。

要知道顾正臣刚封镇国公,风头一时无两,正是许多人准备巴结、逢迎、投效的时候,也是他巩固势力,站稳朝堂的时候,此时离开了金陵並不明智。

毕竟想要加入镇国公阵营的人居留金陵,没办法追到山西去啊。反正你顾正臣几十年都没认祖归宗了,也不差那么几年……

朱元璋看了看文武,议论声顿时消失:“寻根问源,认祖归宗,朕岂能不答应。说起山西事,朕倒是想了起来,前一阵子,河南、山东、北平、山西布政使至金陵,劝朕將山西部分百姓东迁,以垦荒田,利民事。”

“朕当时在想,去年时山西移民两万户,竟出了不少紕漏,百姓受苦颇多,没有应许。既然镇国公要去山西,那顺便负责下山西移民诸事,如何?”

顾正臣为难:“臣不便插手地方布政使司政务。”

朱元璋老谋一笑:“无妨,朕任命你为河北巡抚使,协调山西、山东、河南、北平四布政使司移民事宜,各布政使司务必听调从命。这样,你总能办事了吧?”

“臣领旨!”

顾正臣行礼。

一唱一和,群臣还没反应过来河北巡抚使是个神马官职,哪里冒出来的官名,这两个人已经安排妥了。

朱元璋见事已挑开,也不想听群臣反对,便起身退朝。

恭送之后,群臣退走。

汤和、李文忠与顾正臣並肩而行,汤和压低声音:“陛下没有明说,可你是不是也应该透个底,这次移民要移多少,为何命水师七月里大量向北运粮?”

李文忠听闻之后,眉头动了动:“运粮?”

顾正臣咳了咳,抬起右手,伸出了食指:“没多少,也就是顺便移这些百姓,至於粮食,不管怎么运,总归是给百姓吃的,信国公不必担心……”

汤和能不担心。

那可是几十万石的粮,足够一次北征了,別你暗戳戳地准备好了干掉纳哈出或买的里八剌,我们才知情。

面对汤和、李文忠的询问,顾正臣保证道:“绝没有兵事。”

这下汤和、李文忠放心下来,想想也是,打元廷这么大的事,皇帝也不太可能瞒著两人只和顾正臣商议,他毕竟不掌控京军,也与地方都司不熟,不了解前线布置。

顾正臣返回府中,锦衣卫指挥使沈勉便將圣旨送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