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格物学院图书馆

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格物学院图书馆(1/2)

目录
好书推荐: 给大佬当替身后,我年薪百亿 恶毒炮灰每天都在翻车[快穿] 我演过的角色都是隐藏大佬 失忆后认错老公 这该死的求生欲[穿书] 当剧本杀融入柯南世界 斗罗:这个千仞雪过分谨慎 七十年代真夫妻 影帝爸爸,你女儿从农村来找你了 阴间角色模拟器[聊斋]

颇是英俊硬朗的练子寧踏步而前,站在了镇国公府外勒功石碑之前,目光盯著上面刻下的文字,忍不住吟道:“一朝春雨洗碑明,千帆旌旗踏波平。矢志忘死八万里,盛世方自归营定!”

黄子澄暼了一眼练子寧,抬手抓了抓短小的鬍鬚,目光投向石碑:“盛世方自归营定不太好,让我说,应该是矢志忘死八万里,土豆番薯万家盈。”

练子寧背过一只手:“现在土豆、番薯还没进入千家万户,盈仓的日子还远。”

黄子澄淡然一笑:“你难道没听说,广东丰收的土豆已运到了金陵、山东、河南、北平等地,在船上便已经催芽,到了金陵还没几日便开始了耕种。如此高產之物一年两茬,盈仓可期。”

练子寧想了想也是,转而道:“我们是不是该去一趟格物学院,这次春闈可不同往年,传闻礼部不再单独负责命题,而是由礼部、格物学院、国子学抽调人员,共同出题。”

黄子澄听到这话,神情有些黯然:“科举改制,將杂学引入至科举之內,这种行径与古法相去甚远,长期以往,真正的儒士官员將越来越少,钻营杂学,不通四书五经的官员將越来越多。”

“没有四书五经,没有儒家仁爱之心,选拔出来的官员又能为朝廷做些什么?为官者,当以仁、德、孝、忠为准,杂学里可没融入这些。镇国公什么都好,偏偏在教育这一块上,偏颇了。”

练子寧虽然没应和,却很赞同黄子澄的话。

其实,这一届读书人大部分都不会喜欢顾正臣,甚至是憎恶的居多。

原因很简单,就以黄子澄为例,他小时候跟著欧阳贞学习《易经》,后来在大儒周与身边学习《尚书》,之后又师从梁寅学习《春秋》,文章才气俱佳,若是按照往年科举,黄子澄这种人物可以外列三甲。

可突然科举改制,四书五经的学问不再是取士的唯一標准,开始考综合学问了。这就打了许多儒士一个措手不及,为了入仕,不得不放下四书五经,苦熬杂学,记不住了想骂人,看不明白了也想骂人,再想想传统科举取士的好,內心难免牴触。

这牴触的多了,就容易画圈圈念某个人的名字。

科举改制不得儒士人心,这是现实,只是朝廷力推,要么主动顺应,求一个金榜题名,要么故步自封,名落孙山。

没得选。

格物学院,图书馆。

一排排的木架子之上,摆满了图书,书架外侧还掛著木牌,牌上写著经、史、子、集、兵、农、商等字,以方便查阅。

光滑的混凝土地面,明亮的大窗,屋顶之上还掛著大的玻璃油灯。

这里,夜间同样灯火通明。

“沈兄,在这里。”

谢昀压低声音,招呼著。

沈砚之走至谢昀身旁,谢昀將一本书递了过去:“那,《蒸汽机概述》。咱们在大同遇到的那位张不二,便让咱们在科举之前看看蒸汽机、兵、农学问。你先看这本,我去找下农学,若是有土豆、番薯的介绍,再好不过。”

沈砚之接过书,展开看去,凝眸道:“梅殷抄本?”

这书並非雕版印刷,而是手抄本,展开看去,字跡工整,不见涂鸦贴改,可见其认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