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二百一十八章 壮大的格物学院(1/2)
格物学院。
唐大帆站在窗边,看著外面走动的弟子,神情中没有悲喜,只是平静。
杨永安看著出神的唐大帆,轻声道:“国子监被裁撤,监生完全併入格物学院。唐总院,斗爭结束了,我们贏了。”
唐大帆將窗子彻底推开,用鉤子掛住:“八年!长达八年的新学与儒学斗爭,总算是尘埃落定了。”
杨永安眼眶有些红润。
这八年来,格物学院遭遇过无数非议,被人弹劾的奏摺估计都能堆满一间屋子。
大儒反对,儒士反对,读书人反对,不少官员在背后推波助澜,想要將格物学院定义为杂学、不入流的地方。
期间有不少论战,一次次危机,跌跌撞撞,总算是扛过了所有风波,迎来曙光。
杨永安、唐大帆等人有过预测,这一日的到来,至少还需要五年甚至是十年,甚至更久,这也是当初顾正臣与宋訥妥协的一个原因,因为皇帝的態度在那摆著。
可赵瑁、郭桓等结党、贪污案的出现,皇帝以雷霆手段,提拔了一批存在格物学院背景的人进入朝堂,並藉助选拔官员前往交趾等地的由头,彻底將国子监打倒。
这意味著,皇帝已经不想继续观望,等待下去,而是坚定地站在了新学这一方,力推新学教育。
实事求是、科学研究、实干兴邦、报效朝廷,將会成为不可动摇的十六字方针,新学问也將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必修课程,不再唯儒学,唯圣人学问。
唐大帆转过身,目光篤定:“洪武十八年,兴许便是盛世元年,至少,在朝著盛世的道路上,迈出了巨大一步!”
杨永安深以为然。
格物学院的教授、弟子等开始进入朝堂,也必然会展露出不同以往官员的做派作风。
高层在变,中层在变,那底层的变化也將会一点点出现,继而推动大明变得越发强大,甚至是出现一个了不得的盛世!
国子监没了,直接改为了格物学院儒学院,院规確定下来,监生需要面临必修课、选修课,有基础的,通过考核的,可以分配至二年、三年级学习,若没基础,或底子不扎实,则会被分配至一年级学习。
格物学院就这样,想拿到结业证书,就必须可以通过结业考核,而要参加结业考核,就必须进入三年级,这也就意味著,想入仕当官,没真才实学是不行的。
这是格物学院八年来最大一次规模的被动“扩招”,远超过了赵瑁掺入的规模。
吞下国子监的弟子之后,格物学院很快將一批助教转为教授,一批留校拔尖弟子转为助教,教授数量达到了二百零六人,助教数量达到了三百零五人,学院弟子总数量达到了七千八百五十二人。
规模的空前庞大,自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好在唐大帆有的是底气,这个底气,就是大量的钱钞。
一边教学,一边扩建,一边优化。
比如之前格物学院弟子需要每个月抽出那么几天去国子监进修,现在可以取消了,儒学院、数学院一分为二,无论是城內的还是城外的,都设置了儒学院、数学院。
唐大帆乐见弟子数量增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