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节 竟然亏了(1/2)
不过等到了路上,周康石才知道自己想错了。马不好伺候,即使是挽马。首先是马的食量很大,一百多匹马,每天需要的马料就不少,也是值不少钱的。钱自己并不心痛,关键是几乎每到一个城镇或者集市甚至富庶一点的村庄,自己都要去买豆类等马料,麻烦死了,最后自己不得不让黄茂才这个马贩子专门去处理买马料等事情。
虽然周明周华是蒙古马贼出身,但蒙古人给马吃的都是草之类的东西,对于中原饲养马匹的饲料并不是很jīng通,在这件事情上根本就帮不上什么忙,只好靠黄茂才了,毕竟以前也贩过马,现在就算是拾起了老本行,就是有点大材小用了。
自己虽然想一次就多买些马料,可是有两点原因限制而无法实现。一是,贵州和云南算是比较穷困的,在一个集市、乡村甚至小城镇要想买一百六七十匹马(一百五十匹专门驮运茶叶的挽马、近十匹坐骑、近十匹运黄金白银和帐篷等生活用品的挽马)吃好几天的马料,几乎不可能。二是,即使能买那么多马料,自己也没有足够的马匹还驮运这些马料,运输能力不足,因为现在所有的马匹都没有空闲。
想想自己这次在都匀买了近两万斤茶叶,仅仅花费了一千多不到两千两银子,十分的便宜。本来以为这次要赚大发了,没有想到运输成本远比茶叶的价值高得多。物流费用是货物成本的好几倍,这在后世二十一世纪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明末就这么发生了,而且就发生在我周康石身上。失策啊,如果不能在四川雅州等地找到茶源,还是从都匀运茶到康区,自己可能要亏死。
周康石在路上粗略算了一下此次到康区去的成本,结果很吃惊。自己一行一百六十多人,每天的伙食费用就不小,包括人和马匹的伙食。由于在贵州和云南再也不住不到免费驿站,也噌不到饭(一百多人来噌饭,谁也抗不住啊)了,伙食是一个大问题。由于要赶时间,没有jīng力去山上打个野物啊,下河摸个鱼虾啊。所以,在乡村的时候都是买米买菜自己做,而且由于周康石对伙食还很挑剔,要保证每天最好能有点荤腥,一百多人一天的伙食费用就要花大概十两银子。遇到城镇,当然需要到饭馆里解决,花费更多,十四五两银子也许还不够。这样下来,平均每天人的伙食就是十二三两银子,从都匀到康区,估计要两个月,就是近千两银子。
马的伙食丝毫不比人差,因为云贵两地物产不丰富,马料并不便宜,而马的“饭量”比人大得多,所以光是马的伙食就是两三千两银子。马老爷真是养不起啊。
至于住宿,这倒好办,基本在野外的时候,搭个帐篷就可以,反正现在天气又不冷,而且人又多,不怕野兽和土匪的袭击。但是如果天气不好,一直下雨的话,住帐篷当然不行了,自己又不是蒙古人,还是习惯住房子的。而且经过市镇的时候,偶尔也会住客栈的。不过总体说来,住宿的费用比较小。
还有一个费用是公关的费用,比如到了一个土司的地盘,他看到这么庞大的马队,自然会有所jǐng惕,这时候,自己一出手总要送上几十上百两银子来说明原委,让他挣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我们这些正经的生意人过去。
以前在网上看到痛批东林党的时候,说东林党是大商人的代表,所以唆使崇祯皇帝废除商税。再加上今年年初运了小批量的虫草和麝香回江南,确实没有遇到收税的。所以在周康石的印象里,做生意是不用交税的。没有想到很快就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从出都匀开始,每进一个小县城,只要有城门,就有一个收钞关税的。自己每匹驮运茶叶的马都要交一钱左右的银子的钞关税,这还是自己贿赂收税士兵的结果。所以以后自己尽量不进城,进城也是派几个人去买东西。但是有时候不可能不进城的,这笔费用也不小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