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仙人论道”(一)(1/2)
傅熙前去建邺,随行的除了周顗之外,还有诸葛恢、刁协陪同。琅琊诸葛氏久仕江南,与江南世家颇为熟稔。诸葛恢父亲诸葛靓也曾任孙吴大司马,诸葛恢也是在江南长大,与江南士族多有交集。傅熙前去建邺,少不了与江南士族打交道,江南士族向来眼高于顶,盛气凌人,有诸葛恢的陪同,能省去不少麻烦。刁协为人圆滑,善于交际,比起周顗的清高、诸葛恢的自傲,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是一把好手,傅熙自然也带上他。
青州刚刚安定,傅熙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很不愿前去建邺,。但傅熙明白眼下豫章王长不了,琅琊王司马睿早晚是要称帝的,“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过不了几年就会出现。交好江南,稳定青州,除了傅熙前去建邺,别人去显示不出诚意来。
傅熙禀明崔氏,安排行程,又遣快马前去建邺通知未婚妻的两位叔叔王廙(yi)、王彬。崔氏见傅熙要接未婚妻前来青州自然十分欢喜。琅琊王氏子弟甚多,崔氏命人挑选了大堆礼品,足足装了二十辆马车,权作觐见之礼,这也让队伍臃肿了不少。傅熙有意前去徐州见识一下祖逖,也趁机巡视青州。一行人千名骑军,带着二十辆马车,过广固经东莞,直奔徐州下邳郡。
短短一个月的功夫,青州在王承、刘隗的治理下,民心已然安定,傅熙一路走来甚少见本地流民,大多是豫州等地前来乞食的难民。百姓虽然面黄肌瘦,但至少还能吃饱,这也让傅熙安心不少。
越往南行,情况越好,周顗、诸葛恢、刁协见境内民心安定,一路上十分高兴,而傅熙却忧心忡忡。傅熙一路上见到五斗米教依旧在青州盛行,到处可见有人传道,散发符水,百姓趋之若鹜。
渐渐地,傅熙变得寡言少语,周顗、诸葛恢、刁协见傅熙面有忧sè,都十分不解。傅熙等人越南行,百姓越安定,天师道传道之人越多,往往一村之内,十家竟有七家入教。
傅熙看到这样的景象,心里更加愤怒,对王承、卫玠也渐渐不满。早在清河之时,傅熙就曾跟王承、卫玠等人提过五斗米教之乱,制定收拢流民的计划时,傅熙更是千叮咛万嘱咐,显然王承、卫玠并没有按照傅熙的要求办,五斗米教反而愈演愈烈。
傅熙等人行了几天才到东莞郡朱虚县。马汲大军就驻扎在朱虚县附近。朱虚县位于巍巍八百里沂蒙山区,位置虽然偏僻,但北靠青州古城,南接琅琊郡,靠近徐州四战之地,是南北客商地必经之处。
曹嶷败亡之后,残部大多躲进了朱虚县附近的山区,靠劫掠客商为生。萧源之、马汲、冉瞻虽然几乎肃清了境内游兵散勇,但对躲进大山里的残部也是毫无办法。傅熙让马汲镇守朱虚县,另一个目的也是保证南北商道畅通。
朱虚县令是琅琊诸葛氏诸葛成,诸葛恢族弟。诸葛成接到傅熙到达朱虚县的消息后,便早早的在城门恭候。傅熙等人随诸葛成进城,稍微休息之后,诸葛成便将朱虚县情况一一禀明。
朱虚县的情况,诸葛成念了良久,也不见傅熙发问。诸葛成小心看了看傅熙,只见傅熙面sèyīn沉地端坐,显然没有听到自己在念。
诸葛成不安得地看了看诸葛恢。诸葛恢悄悄地摇了摇头,示意诸葛成继续。从临淄出发时,傅熙还兴高采烈,后来却寡言少语,连周小史也挨了不少训斥,周顗等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一路上也只得小心翼翼。
“主上,朱虚县共有九万三千三百余倾旱地,百姓十余万户。前不久设立豫州镇,分流难民五千户,土地、赈灾粮米都已下发,只是农具尚有短缺……”
傅熙挥手止住诸葛成,沉声问道:“朱虚县为何有这么多天师道的人在传道?你身为县令为何不制止?”,周顗暗暗向诸葛恢、刁协使了个眼sè,三人这才明白原来傅熙是为这个生气。
诸葛成心里一惊,不安了润了润发干的嘴唇说:“传闻张天师遣祭酒前来整顿教务,所以朱虚县才有这么多天师道的人。至于……在下为何不制止,主上也晓得,曹魏时曾禁祝老子,我朝又开了这个禁,天师道并不违反朝廷法令,百姓也多有从者……”
傅熙心里暗暗叹了一口气,魏晋南北朝大乱,也正是佛道飞速发展的时候,传道、传法的人到处都是。天师道是合法组织,连王承、卫玠这样的人都加入天师道,何况愚昧的百姓。
周顗奇怪地问:“天师道祭酒在朱虚县?”,诸葛成点头说:“正是,公师藩之乱席卷两州,汲桑、王弥、石勒都从之,张天师恐朝廷怪罪,便遣祭酒前来整顿教务”
五斗米教自张鲁投降曹cāo之后,底层的组织群龙无首早已涣散。张鲁后人也隐居龙虎山,天师道也改走上层路线,结交高官、名士,凭着一颗天师印、一本《老子想尔注》赚足了声望。要不是青州五斗米教系师公师藩作乱,张天师在龙虎山还过得有滋有味。
傅熙一拍案几,嗤笑道:“整顿教务?这个张天师好大的能耐!本将军正想清理五斗米教,他倒是先行一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