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贤士毕集(三)(2/2)
傅熙心想,原来是王承的老相识,说:“安其公如今主政青州,安好的很,就是太忙了些”
两人寒暄一番后,谢裒走到诸葛恢身边,拉着诸葛恢笑道:“道明啊,早就接到你要来的消息,几位老友可都盼着你来喃”
诸葛恢也改说吴语,说:“十几年了吧,父亲回乡之后,我再也没回江左。我刚才瞧见顾荣、贺循他们了,在这里不便叙话,等改天我必登门拜访”
谢裒:“自从故大司马去后,你可一直没回江左啊,这次来,可要多待几天”
诸葛恢:“身不由己啊,青州政务繁忙,都交给了安期公和叔宝他们。等这事一了,还得赶着回青州”
王导幽幽地说:“将政务都交给了王东海跟卫叔宝?世民好眼光啊。他两人可是当世大贤,王东海来江左之时,在下几番请他入镇东将军府,都被婉拒,没想到被世民笼络了去”
诸葛恢在一旁淡淡地说:“名士非得都在江左不成?安期公虽是清谈名士,但亦是有血xìng之人。青州地近中原弥乱之地,自然大可一展身手”
诸葛恢含刺带棒的一番话,让王敦等人皱眉不已。琅琊郡乃是诸多世家的祖地,诸葛氏、王氏等大士族都是出自这里,诸葛恢曾因诸葛氏显赫还是王氏显赫与王导有过争论,故而对王氏一直瞧不过眼。
“茂弘公这是嫌我咯”,傅熙笑着望向王导,打了个哈哈,“不管是在青州还是在江左,还不都是为国效力?江左群贤毕集,岂是一个安期公就让您眼红的”
周顗也哈哈笑道:“北方士族陆续南迁,加上江南士子,人才如过江之鲫,我青州单单一个王承,茂弘还念念不忘,太小气,太小气”
王敦说:“王东海可是当世第一名士,士林翘楚,名声尚在我等之上,可比南阳乐广,被东海王称为‘人伦之表’,岂是我等与之相比”
王廙静静地站立一边只管与葛洪叙话,听到几人谈论,只深深看了傅熙一眼
傅熙笑道:“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茂弘公、处仲公、虞亮公皆是大贤,还顶不过一个安期公么?何况琅琊王新纳百六贤士,青州可是比不了啊”
谢裒:“卫叔宝可是也在青州呐,久闻北人颂传‘卫璧人’之美,一直无缘相见,深以为憾,怎地不见卫叔宝也一同前来?”
傅熙说:“叔宝身子孱弱,耐不得劳顿,再说了青州也离不开叔宝,所以这次没有来江左”
谢裒看了看周小史,打量一番,点头说:“这位就是周小史吧?果然如花似玉,傅刺史好福气啊!今天百姓可都是奔着世民跟周小史来的。要是叔宝也来得的话,我江左百姓可都有福咯”
果然是艳名在外!又被人误会了,傅熙苦笑地摇了摇头。魏晋爱美,好男风,自己可是领教过得,周小史跟在身边真是个麻烦。在清河时,那人山人海的场面,不亚于后世的追星族,来到建邺又是这样。
在历史上,据说卫玠来到建邺时,建邺百姓十万人倾巢出动,活活把卫玠给围观死了,可见建邺人好美到了什么程度。
傅熙扫了王廙等人一眼,生怕王氏子弟有什么误会,“谢公误会了,永福如今忝为我帐下裨将军,掌护卫之责”
谢裒不可置否,笑了笑不再言语。
司马睿处一人飞奔过来,对王导、王敦说:“主上有旨意下,将次子司马冲过继给东海王世子司马毗,为东海王妃之孙,继东海王世子之位”
王导点头说:“知道了,遣人回宫早预备好礼仪,另外让人给东海王太妃预备赏赐之物吧”
傅熙心里一愣,裴妃对司马睿果然恩重,司马睿竟然连自己的儿子都过继给司马毗为子。傅熙担忧望向裴妃的仪仗,心想自己这帮人知道裴妃那点事,但自己位高权重,裴妃自然不敢怎样,临海公主恐怕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