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大变立起(一)只求收藏一个(1/2)
建邺,镇东大将军府。
王导坐立不安地不时瞧着司马睿。他感觉越来越摸不透司马睿的心思,尤其是得知祖逖调任军谘祭酒之后。
当司马睿还没有继承琅琊王爵位,还不过是一个没有名声没有实力的庶子的时候,弱冠的王导已经名满宇内,成为石崇等名士的座上客。那时候,王导并没有司马睿的出身而轻视他,反而两人很亲善。可以说从十三岁那年开始,王导就十分了解司马睿。可王导觉得眼前的司马睿越来越陌生。
王导对司马睿的这种变化又惊又喜。惊的是司马睿对自己的疏离,喜的是司马睿终于成熟,懂得帝王之术。
王导是忠是jiān?是一个很难定义的问题,就像好人坏人没有界限一样。董卓之恶罄竹难书,可他偏偏是个至孝的人。严嵩也是有名的jiān臣,可他对自己的糟糠之妻不离不弃。
王导能让司马睿感激到请王导共坐御床接受百官朝贺,喊出“宁为忠臣死,不为无赖生”力保晋室江山,可见王导对司马睿的忠诚是无需置疑的。可偏偏王敦起兵叛乱的时候,王导坐视王敦打入建邺,将司马睿幽禁致死。
忠?jiān?真不是个好衡量的问题。
司马睿眼下被这个问题困扰着。他明白自己是个孤家寡人,除了名义上的皇族血统一无所有。他也明白,只要有了王导,也就有了一切。所以他害怕,害怕王导的不忠。
尤其是如今天下大乱,大业初创的时候,司马睿宁可做个傀儡,放手让王导去做,也不愿失去王导这个臂膀。虽然他也有雄心,也有能力,可他缺少名望,缺少魄力。
司马睿从来没有怀疑过王导。但是当满朝的人都是王导的亲族和他举荐的人,政治上只能依靠王导,军事上只能依靠王敦的时候。是凡有点雄心,有点能力的人,谁能心甘?何况司马睿不是温室里的花朵,不是司马衷那样的白痴皇帝。能掌握自己的权利,掌握自己的命运,至少掌握自己的安全,是司马睿一直想要的。
王导沉默地跪坐着,周玘心怀怨望之事,他是知道的。司马睿既然提出这个事,显然是自己优待江东士族政策的不满。
司马睿:“茂弘啊,周玘为江东士族,又三定江南,净得江东人情之望。如今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本王决定发兵征讨,你以为如何?”
“不可”,王导心里一惊,抬头望着司马睿,断然的拒绝。司马睿的心思,王导哪里不知道,司马睿这是打算拿周玘之事为由头,将江东不从命的士族连根拔起,
“主上,周玘谋反并无实据,岂可轻言兴兵讨伐”
司马睿眼睛里闪过一丝得意,说道:“茂弘还不知呢吧,戴渊已经出首了。周玘因为屡遭北士轻晦,与戴渊等人密谋准备起兵诛杀诸执政,以南士代北士”
“什么?”,王导不敢相信地盯着司马睿说:“戴渊出首?这……这怎么可能!”
司马睿感叹说道:“戴渊是忠贞之人啊,不以私交坏国事,有古君子之风呐”
戴渊什么人,王导是知道的。戴渊虽然出身庶族,但是铁杆的江东士族,对陆玩行晚辈礼的人,为维护江东士族的利益不余余力。
戴渊年轻的时候是个江湖侠客,在水上做不要本钱的营生。一次抢劫的时候遇到陆机,在陆机的劝说下幡然悔悟,对陆机以师礼待之。后来在陆机的推荐下投军,在军中作战英勇。如今在镇东大将军府的位置还在祖逖之上。
这样重恩德的人竟然把周玘卖了,实在让王导难以相信。
王导忧心地说:“主上,即便有实据也不可兴兵讨伐啊”
司马睿面sè一沉,问道:“既有实据为何不能兴兵讨伐?难道坐等周玘来取尔等xìng命?”
“主上勿怒”,王导连忙解释说:“发兵少了不足以平周玘,兴兵多了,朝廷府库空虚啊”
府库空虚?司马睿泄气地说:“那依你之见呢?”
王导:“在下可前去拜访江东士族首领,说服他们不要与周玘有瓜葛。周玘没了江东士族的支持,自然没了羽翼,只需遣一使者前去即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