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砧板上的肉(2/2)
孙毅恒的一席话听得董淑媛是热泪盈眶,这可是孙毅恒的一番肺腑之言,也是他孙毅恒几十年来的经验总结,在董淑媛看来,这便是真正的圣经。董淑媛知道孙毅恒今天的来意了,他是要告诉自己以后不要刻意地去躲避他,那样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董淑媛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了,孙总!”
孙毅恒也点了点头,他知道董淑媛明白了他今天说这番话的真正含义。两个人又同行了一段路,便在岔路口分了手,各自回了家。
孙毅恒尽管不太适应官场上逢场作戏的游戏规则,但也并不是完全不作为,也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志,其中就有一位比较知心,是市委的一名正科级秘书,名叫马志明。马志明也是江大的一名毕业生,和孙毅恒同级同届,不过,他学的是历史,是王庶的一名得意弟子,也正是因为马志明是王庶的学生,孙毅恒才有缘和他相识,两个人成了君子之交。
马志明来自农村,很小的时候便父母双亡,是他的姐姐马志娟把他一手带大的,供他读书,最终让他考取了大学。马志明的姐姐马志娟因为不忍抛下孤苦的弟弟而与丈夫离了婚,带着女儿马淑珍独自支撑起了父母抛下的这个家,直到把弟弟扶养chéng rén。而马淑珍因为要帮助母亲cāo持家务,读完初中便辍了学,这在当时,对于农村的女孩子来说也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
在大学读书期间,马志明经常将自己的饭菜票节约起来,然后卖给其他不够的同学,换来的钱便寄给姐姐,以偿还一些累年来向亲朋好友所借的债务,自己却经常地忍饥挨饿。孙毅恒了解了这些情况后,经常找些理由拉着马志明去野餐,所需的食品全部由孙毅恒出钱购买,那个时候,也只有孙毅恒是最富有的了,连江雪琴、沈弼钧和单娟等人都因此而沾了光,而马志明也可因此而饱餐一顿。当然,每顿饭马志明都没有白吃,那些捡柴火,搬东西等的体力活便由马志明给包了,掌勺的活自然就不用他动手了,一伙人当中有一个现成的大厨——江雪琴,吃饱喝足后善后的事那便是马志明的义务劳动了。
到了寒暑假,为了增加马志明的收入,孙毅恒会无偿提供点小本资金给马志明,让马志明进点时令货物到老家去卖,也总能赚到一些钱,而马志娟和马淑珍母女俩也因此而学会了做生意。
大学毕业后,马志明因为成绩优秀,又写得一手好文章,被市委当时的一位领导看中,而被分配到了市委做了一名秘书。之后,马志明和孙毅恒之间联系不断,互有往来,渐渐成为了一对知己。再之后,马志明也成了家,爱人是一所中学的老师,郎才女貌,幸福美满,也称得上是一对佳偶。
马志明成家立业后,自然放心不下扶养自己长大chéng rén的姐姐,多次要把母女俩接到城里来,以敬孝道。马志娟考虑到马志明刚刚成家,各项条件也不是很宽裕,怕影响到马志明的夫妻感情,同时也舍不得父母抛下来的祖业,便每次断然地拒绝了弟弟的好意,但马志娟对女儿马淑珍却寄予了希望,希望马志明能给马淑珍一个前途。这点马志明自然考虑到了,便开始给马淑珍寻找一条出路。孙毅恒在探明了马志明这个心思后,便建议让马淑珍先到江雪琴的“江记百货”里当一名售货员,等以后有机会再作安排。马志明接受了孙毅恒的建议,也接受了孙毅恒的这番好意,让马淑珍到“江记百货”当了一名售货员。
马淑珍因为在老家做过生意,有点生意头脑,一到“江记百货”,轻车熟路,很快便上了手,进入了角sè,成了“江记百货”里的一名出sè的售货员。
马志明很感激孙毅恒一家人的慷慨帮助,也中意孙毅恒的为人,对孙毅恒自然是推心置腹地结交着,两人也经常聚集在一起,探讨一下当前的形势以及未来的趋势。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两个博学多才的人谈论起来自然很是投机,由此而进一步加深了二人的交情。
正如江雪琴所说,现在干什么事都要凭关系,孙毅恒自然深知这点。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和常人一样,孙毅恒当然也有这个心理,这并不就是说孙毅恒要为自己的仕途作一个铺垫,而是要为今后的谋生多留一条路子。孙毅恒所结交的人大多数都同马志明差不多,务实,博学,不张扬,不贪功,不图名,不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