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王庶(1/2)
次rì,孙毅恒正在保卫科坐班,王庶走了进来。孙毅恒赶紧起身招呼,给王庶沏茶让座。
王庶是董秦天的爱人邹美琳的一个亲戚,孙毅恒认识王庶是在孙毅恒进百货公司之后不久。那天,王庶有事来找董秦天,见孙毅恒正在默默无闻地看着原著《聊斋志异》(因为原著都是文言文),桌上还堆放着一套《史记》和两本《简明世界史》。王庶很惊讶,想不到这个时候还能碰到一位研究古文和历史的人,而且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王庶对孙毅恒真是有点刮目相看了。后来经过交谈,王庶又发现孙毅恒对历史确实有着浓厚的兴趣,是个历史研究人才。这以后王庶一有空便会来找孙毅恒交流心得,时不时地给孙毅恒指点一下迷津,同时还会带些资料或书籍给他,使孙毅恒的历史功底更上一层楼。
zhōng yāng恢复高考的决定一出,王庶便来动员孙毅恒去报考江大的历史系,孙毅恒当然满口答应。不用说,王庶今天来找孙毅恒,必定是为了报考一事。
“考得怎么样?”王庶问道。
“马马虎虎,应该还过得去。”孙毅恒答道。
“你这样说,那一定是不错的了。”王庶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停顿了一下,又说道,“我已经跟招生的同志打了招呼,等分数一下来,就同他们来调取你的档案,进江大不是问题。”
“那太谢谢教授您了。我家人还担心这个事呢,这下好了。”孙毅恒高兴地说道。
“不过……”王庶yù言又止。
孙毅恒看出王庶有难言之隐,担心地问道:“教授,有什么为难的事吗?”
“我倒没什么事,只是觉得你不一定要报考历史系。”王庶终于吐露了真言。
“为什么?”孙毅恒有点不解。
王庶稍稍停顿了一会儿,说道:“就我个人来说,我当然希望你来报考历史系,因为你是一个历史研究人才。但我更觉得你应该去报考经济管理这个专业,这个专业比较适合你,也适合你将来的发展。你知道,历史研究是很枯燥无味的,尽管你对历史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不能这么自私,把你圈在我的门下,而浪费一个经济管理人才。”
“教授,您觉得我更适合经济管理这个专业?”孙毅恒疑惑地问道。
“不会错,我不会骗你,这是我的直觉,从我对你的了解来看,你对经济的运行有一定的预见xìng,只是你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所以我建议你去学习经济管理这方面的知识。历史知识你可以选修,也不会荒废掉的。当然,你也可以报考历史系,而选修经济管理。你可以考虑几天,再作决定。”王庶答道。
“是这样,我怎么不知道?”孙毅恒大为不解。
王庶笑了笑,又问道:“在看什么书?”
“《西游记》。”孙毅恒摸了摸后脑勺,似乎觉得不好意思,连忙解释道:“刚刚考完,想放松一下。”
“这本书好,值得好好读一下。”王庶站起来,拿起孙毅恒桌上的《西游记》,翻了起来,“这本书若有时间的话应该细细地读,里面有好多带哲理xìng的俗语、古语和谚语,象这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还有这句,‘修行之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等等……很多的,值得一读。”
“教授您说的太对了,这些词句确实写得好,我这里也专门抄录了下来。”孙毅恒拿出一本笔记本,翻开指给王庶看。
王庶接过笔记本,仔细地看了看,说道:“不错,就得这样看书。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有了这些读书笔记,一有机会便可翻一翻,这样才会推陈出新,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涵义和哲理。”
孙毅恒应了一声,接过王庶递过来的笔记本,放好。
王庶回到座位上继续说道:“《西游记》这部小说是吴承恩先生倾注了一生的心血而写成的。他本人活到八十多岁,一生的经历曲折、起伏,所见所闻自然丰富多彩,后来又在王府作过幕僚,对上层建筑及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有一定的了解,感悟颇多,于是便将这些感悟融会贯通地输入到小说之中。小说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讲述的其实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唐僧师徒四人的经典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能一一找到。这些问题在小说的《序言》里面都有介绍,不用我多说。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所反映的内涵,意义深远。比如说,小说中经常提到的‘法力’,它其实是‘权力’和‘势力’的代名词,玉皇大帝是‘权力’的总代表,而佛祖如来便是‘势力’的总代表。(所谓‘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其实是说……)有时间你可以好好地体会一下。”
“哎呀!真是应了那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教授,您讲得太好了!我真的是大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的感觉。我觉得我还是报考历史系更好,这样我便可以经常听取您的教诲。”孙毅恒由衷地感慨道。
王庶微微地笑了笑,说道:“你这样说,我心里当然很高兴。但是我还是希望你去报考经济管理专业,那样更适合你将来的发展。况且其他的老师也都很优秀,都会传授一些让你‘茅塞顿开’的知识,使你不断地‘耳目一新’。在历史方面,只要你坚持学习,我也会经常和你交流思想,共同来解答你所遇到的困惑。我希望你能仔细地考虑一下,不要这么快下决定。再跟家人商量一下,让大家为你参谋参谋,权衡各方面的利弊,这样得出来的结论就会很完善,以后就不会患得患失,造成遗憾。”
孙毅恒稍加思索了一下,点头说道:“听你的,教授,回去我再跟家人商量一下,到时再告诉您。”
“好。”王庶应了一声,站起身来,说道,“差不多了,我得走了,要是我没来,你到家里来找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