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路途艰辛(1/2)
第536章 路途艰辛
去西域自然不是说走就走的,事先要做很多准备,
都带什么行李,带多少吃的,如何携带这些行李,每天走多少路,都要经过严格计算。
不过这些都和普通百姓没关係了,自有上面的官吏们负责。
百姓们要做的,是照顾好自己。
在出发前,朝廷给每个军屯所分配了十辆牛车,帮助运输行李、粮食等物品。
这让百姓们鬆了口气。
但十户人家一辆牛车,携带的物资是有限的,取捨就成了问题。
看著好不容易拼凑出来的一点资產,大家哪一个都想带走。
很显然这是不现实的,官吏直接出面规定了每户能携带的物品。
每人只允许携带一套衣、一套单衣和一张褥子。
其余所有东西,一律不允许携带。
加起来约莫十一二斤。
再加上弓箭、长枪和砍刀,总重量在十六七斤。
別误会,这些东西是要自己背著走的,牛车只拉粮食、孕妇。
开动员会的时候,千户竇大冲说的很清楚:
“没有粮食大家都得饿死,孕妇需要照顾。”
“就这,孕妇也不能一直坐在车上,牛会受不了的。”
“必须要轮流坐,每个人坐一段再换下一个。”
“都別和劳资抱怨,这么安排是为了大家考虑。”
这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熟轻熟重大家自然分得清。
至於背负一二十斤的东西赶路会不会太重医师桑文斌很是佩服的道:“先让这些人在陕北种树,表面看是怕他们閒著浪费粮食北“实则是为了让他们锻链身体。”
“只有身体好了,才能在长途跋涉中坚持下来。”
“经过大半年的调整,这些人的体格都非常强壮,二十斤的行李对他们来说並不构成负担。”
“朝廷真的是將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关键是,还一石多鸟,把树种了,身体也打磨好了。”
“这么高明的法子,真不知道是哪个大人物想到的。”
竇大冲笑道:“你管那么多干啥,反正都是我们接触不到的大人物。”
然后他严肃的道:“我们所有二十三名妇女怀孕,你一个人能忙得过来吗?”
桑文斌说道:“我一个人自然忙不过来,所以准备从这些妇女里,选几个有生育经验的帮我。”
“这一路,我会教她们一些基础知识,关键时刻能帮我打下手就好。”
竇大冲说道:“那我就放心了,这些人真踏马的顾头不顾靛。”
“明知道要长途迁徙,还那么努力做什么,不是找麻烦吗。”
桑文斌笑道:“这些人七成以上都没碰过女人,好不容易有了媳妇,又怎么能忍得住。”
“放心好了,每天让她们走几里路,反而是一种锻链。”
“將来生產的时候,更不容易难產。”
竇大冲说道:“这事儿你比我在行,我就不多说了。”
“从这里到且末,有七千里路程,只希望我们能顺利到达。”
七千里路,就算每天走二十里,也需要三百五十天才能走到。
这註定是一场艰苦的旅程。
朝廷的准备可不只是这些,还有大批的中成药被送了过来。
其中七八成都是治疗风寒和拉肚子的。
甚至各军屯所的医师,还让每人装了一小袋土带在身上。
“家乡的土对水土不服有奇效。”
“虽然你们大多都不是陕西人,却也在这里生活了大半年,已经熟悉了这里的水土。
“携带一些,说不定关键时刻就能救你一命。”
如此十天后终於开始出发。
两百个军屯所,也就是两万个家庭,算上官吏等人员共计四万五千多人。
这么多人不可能同时出发。
朝廷以军屯所为单位,將目的地相邻的十个军屯凑成一批。
又按照路程远近,分批次出发。
路程最远的最先出发,最近的最后出发。
苟不凡他们这一批是第五天出发的,属於路程较远的那种。
即將离开生活大半年的营地,大家都有些捨不得。
尤其是这一去,基本没有再回来的机会,很多人都泪洒当场。
苟不凡哭的是最伤心的那一批。
他已经五六十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死了。
如果不是为了这个孙子,他是寧死都不会离开这片土地。
哪怕当乞写死在路边,这也算是叶落归根了。
苟飞跃毕竟年幼,还无法感受到这种情绪,只是默默的陪在爷爷身边。
小溪就无所谓了,这里本来也不是她的家。
苟飞跃去哪,哪里就是她的家。
即便再不舍,该出发的时候,还是得跟隨大部队踏上征程。
前几天,属於適应性行军,每天只走十里路。
对於做惯了苦力活的眾人来说,大家都没有察觉到累,
走在路上,大家说、笑、唱、吼,以各种方式表达著自己的复杂心情。
在这个过程中,离乡之情渐渐消散,大家开始畅想到达西域后的生活。
中午大家生火將麵饼烤软,就著酱菜吃了一顿。
晚上到了安营地点,男人去捡柴,女人则负责煮汤做饭,
大家一起干活,倒也其乐融融晚上,除了留下警戒的人员,大家裹著被子围著火堆睡成一圈。
第二天早上起来,用过饭继续赶路。
在第五天,见大家都適应了赶路,队伍开始提速。
每天增加一里路,加到每天十五里就不再加了。
然后就保持著这个速度,一路向著西北而去。
在路过城镇的时候,他们会停下来歇息一天。
城镇的官吏早就接到了命令,为他们补充食物和乾净的水。
之后他们再次启程,就这样一路进入了河西。
春去夏来,时间很快进入了五月。
天气变得炎热起来,大家统一换成了单衣。
经过三个月的跋涉,大家已经没有了初时的兴奋,脸上的笑容也变少了。
队伍的氛围开始变得死气沉沉,斗气吵架之事也开始频繁出现。
一个名叫祁子和的教諭,有些担心的找到竇大冲,说道:
“我怕这样下去会出事儿,得想想办法安抚一下大家。”
竇大冲笑道:“不用担心,马上就会有好事发生,到时候这些人恐怕会笑的合不拢嘴。”
祁子和先是惊讶,隨即想到了什么,一拍脑门说道:
“你看我,光顾著赶路把这事儿都忘了—马上就要到山丹县了吧?”
竇大冲说道:“还有三天的路程就到了。”
官吏们放心了,百姓们却不知道要发生什么,他们依然被压抑的氛围笼罩著。
就这样又过了三天,他们终於进入山丹县地界。
又用了一天时间,来到了一个城镇外面。
就在大家以为,又是例行休息的时候,上面下达了一个通知。
“各家派一个管事的男人来抽籤。”
抽籤?心神疲惫的眾人都愣了一下。
又要抽籤?抽什么东西?之前没说过啊?
但不管怎么说,肯定是有好事儿,大家都不禁精神一振,
苟飞跃和其他人一起,找到千户竇大冲,从箱子里摸出一根竹籤。
拿出一看,上面用硃笔写著一行字:
甲区十一圈二一一號。
即便是赶路,他也没放弃学习,得空就去找教諭求教。
所以现在他已经能將常用字认识的七七八八,可以阅读一些半白话的书籍。
这一行字並不复杂,他自然认识。
又看了一下其他人的,都是甲区,只是號不同。
他能猜到,这很可能是按照號领一个什么东西。
可是,到底是什么东西?
其他人也和他一样的疑惑。
问竇大冲,这些官吏都故意吊人胃口,只说是好事儿。
確实是好事儿。
当竇大冲领著他们来到另一块地方,看著被圈起来的一群群毛驴,就算再傻大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竟然是分牲口。
本以为是到地方才会分,没想到现在就给了。
竇大冲笑道:“如何,是好事儿吧?”
眾人纷纷点头,眼晴直勾勾的盯著那些毛驴,就像是看婆娘一般。
这可真是个巨大的惊喜。
说句毫不客气的话,对於大多数农家来说,视牲口如亲人。
每一头能劳作的牲口,那都是家里的宝贝。
驴能驮运、能耕田、还能骑,而且耐性好、不容易生病,寿命还长。
除了力气小了一点,別的可以说完美。
尤其是適合他们当前的情况一一长途跋涉。
有了它就可以携带更多东西,自己走累了,还能短距离骑行一会儿。
只是想一想,他们就觉得妙不可言。
之前的颓废疲惫,也一扫而空,
看著这一幕,竇大冲再次感慨,朝廷真的是將一切都算到了。
虽然是低级军官,可也听到了不少消息。
比如朝廷早在前年就开始採购毛驴,放在张掖的霍去病马场养著。
为什么要放在这里,为什么要等到现在才將驴分给大家?而不是在陕西就分给大家?
恐怕不仅仅是因为霍去病马场在这里,更大的原因,是已经算到了长途跋涉会让百姓变得疲惫颓废。
在这个时候將牲口发给他们,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刺激。
有了驴代步,接下来的路会更好走。
每天二十里乃至三十里都不是什么问题。
而且,为什么朝廷准备的毛驴,而不是骤马牛?
除了以上的优点之外,恐怕更大的原因是驴的食量小、食性杂、不挑食。
走在路上时不时扯把草,都能將它餵饱,省去了寻找草料的麻烦。
朝廷有能人啊。
就是不知道这套计划是哪个大佬做的,竟如此面面俱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