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第一才子(2/2)
以一联颂夏情,上联是,翡翠屏开槐影茂;下联为,鸳鸯池畔藕花香。
以一诗赞秋画,碧空雁南去,青山退衣装;塘水渡夕阳,只是叶泛黄。
以四句品冬意,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说罢,刘惺祤再次向众人躬身一礼,接着微笑着走下台去回到了西塘县的队伍之中。
“以chūn夏秋冬表诗情画意,妙哉,妙哉。”宓忠儒再也掩饰不住心中的激动,也不管刘惺祤是不是自己的弟子,大声的叫出好来。
观众中更是人声鼎沸,有赞美的、有冥思苦想的、有啧啧称奇的,还有论考题泄露的。总之由刘惺祤的快速答题所引发的一场激烈的争论开始了,众人都各怀心事的热烈讨论着,似乎忘却了测试的时间仍然在一分一秒的过去。而此时心中澎湃不定的不仅仅是宓忠儒一人,还有王昭君和林芷钰。王昭君在惊叹刘惺祤才学的同时正暗自高兴,王家有此人相助定能再现往rì的辉煌;由此再进一步的想到自己的终身,她再次望向刘惺祤的眼神中不经意的带出一丝羞涩和心喜。而林芷钰的心中则是充满了感激和敬佩,再加上那么一点点的心动,他感激的是刘惺祤所颂的秋诗正是她二人在西塘湖边初见时合作的一首诗,但那一点点的心动却不得不隐藏在心底,她开始莫名的嫉妒起王昭君,看着她的眼神满是复杂之sè。
时间过了许久,方才有学子再次走上台去,而最终能完成此试的学子仅仅只有十五人。
山顶的气氛仍然热烈异常,在黄衣老者再次走上石台之时才渐渐趋于平静。老者仍是微笑施礼,他站在台上许久,直到周围的声音全部消失,山顶陷于一片寂静之时才拿起手中的名册开口说道:“经过众考官评定,本次豫州年会文试的第十名是……。”
喝彩声四起,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所在县城的学子取得名次而欢呼雀跃。
随着一个一个的名次尘埃落定,宓忠儒的心中既担忧又充满兴奋,只要第一名的名字未被念出,他的兴奋之情便没有达到极限。
黄衫老者沉稳的将一个一个的名字高声念出,最后他停顿了片刻,目光转向场中一人,用极其温和的语气说道:“恭喜西塘县选送的学子刘惺祤获得本次文试的第一名!”
全场顿时沸腾,喝彩声震动整个山顶。西塘县的众人更是狂喜不已,脸上均都露出欢喜的笑容,就连一直神态自若的方正也大步走上前来拍着刘惺祤的肩膀恭贺到:“恭喜小兄成为豫州第一才子,方某佩服!”
然而刘惺祤的脸上并未露出任何喜sè,他平静的看着四周鼎沸的人群,平淡的笑了笑,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豫州郡郡守古洪天古大人亲自接见了获得名次的几位学子,并为所有取得名次的队伍准备了一个丰盛的庆功晚宴,而奖励则是根据名次的不同所发放的从一千两到一百两不等的奖银。
晚宴上,古大人亲自来到刘惺祤的身边,大为赞赏的说道:“作为我豫州郡的第一才子,不知你今后有何打算。”
刘惺祤自然听得出古大人言语中的拉拢之意,但其一心只想找到回家之路,根本没有心思在此地入朝为官。然而碍于古大人的身份,此事决不能冒失为之,只能岔开话题婉言拒绝。他略加思索才躬身抱拳说道:“小人想把所得奖金全部捐献给我恩师宓忠儒所办学堂,以资助贫困的学子,为我大汉培养跟多的栋梁之才。”
古大人闻言笑着说道:“此子年纪虽小,但却有如此报国之心,实为我大汉的栋梁之才啊!”话音未落,附和之声便随之响起。
“此事为该才子所立之善举,大人何不借此良机为此举提名,以示大人爱民如子之心。”一个官员拍马说道。
“唉,此事即为第一才子之举,他心中定以早有乾坤。”古大人心机深厚,转手便将此人情送予了刘惺祤。
“就叫它,希望工程吧!刘惺祤随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