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年少峥嵘屈贾才(1/2)
由于本作已经做了重大修改,先是写的烟波江南一卷,但后来发现许多问题,就又再写的两个青年在相遇之前的故事,所以,前后不一致的地方,敬请谅解,现在看到的烟波江南一卷,以后会被改完,留在这里只做码字和参考之用,对您的阅读造成不便,深表歉意。
烦请看了点个推荐,非常感谢!
————————
公元一伍伍二年,大明国嘉靖年间。和大明国已经过去的一百八十多年相比,这一年并没有什么特别。北方的蒙古部落依然时有入寇,不臣之心昭然,时刻提醒皇帝要履行“天子守国门”的职责。
南方的海寇犯边,已历百年,并没有得以根除,尤以对福建浙江两省的袭扰为巨。除此之外,其他地方倒是安宁,偶尔有民众暴动,并不成气候,早早的就会被地方官府镇压下去,早年间,还有些祥瑞,虽多是些阿谀拍马之徒所献,皇帝看得多了,也不太理会这些,一心只顾自己得道升仙之事,不理朝政。
按照常例,本年是为秋试之年。皇帝虽不理国事,但本朝自有一套文官运作,按照以往规矩,早早便以皇帝名义下了谕,三年一比的秋试就在今年的中秋以后进行,就是几个边境省份也照常开考。
南直隶辖安徽,江苏两省,科举考场便设在南京。立秋刚过,苏州府到南京的官道上,走的便多是些身穿青衣,网巾抹额的秀才们。秀才们有老有少,有结伴而行,也有孤身一人,不是对未来充满信心,就是对将来战战兢兢。
走在道上的士子们,听得身后传来一阵得得马蹄之声传来,鸾铃声响甚急,连忙站到道路一边,等那骑马之人过去。
骑马之人赶得甚急,不停鞭打马匹,那枣红马虽然神骏,但看着已是跑了极远的路,满嘴白沫,那人穿一套短打靛蓝衣服,背后补了个斗大的“驿”字,原来是个驿卒。此处离南京城已经不远,想必这驿卒是要送消息去南京,看着架势,消息甚急。
这几天已有十多个驿卒从浙江方向过来,均是急匆匆的赶往南京,平rì里浙江福建方向传往南京的驿信,多是一rì一传,而最近几rì已经达到了一rì三传的地步。
有好事者不免猜测,可能是浙江,福建军情紧急,最近几rì才见到如此多,如此匆忙的驿卒。更有胆大之人竟然猜测浙江、福建打了起来。不过也有懂的,如果真有军情,那就是一rì七传或者十传,每个时辰都必须要传递信息。
南京是为留都,自有跟京师běi jīng一样,有六部、御史台、五军都督府办公,虽然多是些虚闲职务养老之用,但南方各省的军情还是要先汇总到南京再行送往běi jīng报告,南京周边驻军也甚多,为的就是军情紧急的时候,能够及时调动。
徐时行也看到了这驿卒,他从苏州出发,到南京参加乡试,他坐着大车,边上跟着个老仆徐天福驾车伺候。
他叹了口气,从苏州出来的时候,城里传闻就很多,一会说有海寇攻陷了宁波,一会又说海寇打下了泉州什么的,纷纷扰扰,不胜枚举。但苏州府官最近一直都很沉默,不知是怕邻省的军情影响到本地的居民,还是默认了关于海寇的传闻。
虽然说苏州目前还没什么军情,但浙江的嘉兴一过来,就是苏州,杭州离苏州也只需快马一天就到,有好事者已经在传闻海寇已经在杭州湾登陆,杭州的乡试都已取消,连浙江的秀才都要放到南京来考。
但不足为信,因为徐时行现在都没碰到一个浙江来的秀才。
主仆二人这天傍晚赶到南京,他在南京早有亲戚接着,在亲戚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起来,就跟着徐天福到了南直隶贡院,看看考场。
浙江的战争威胁在这石头城中是一点都看不到,毕竟离得遥远,没有军队的调度,没有人心惶惶,市集照常开放,人们笑逐颜开,徐时行看着人来人往的场面,对家里的担忧未免减轻了不少。
南直隶贡院还没点卯,但贡院周围的客栈旅社,早已经被赶考的士子们占据了,一些有着好头彩好名字的客栈,饭馆,更是人满为患。
还有两天才会乡试,而这时,就是客栈酒肆最赚钱的时候,等到点卯之后,秀才们进了号房,外面就只剩些仆役家丁书僮之类的人物,赚不了什么钱。贡院东门外的魁星楼老店更是人来人往,要寻得一个吃饭位置都是颇为不易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