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开业准备(1/2)
三个投资人中,只有林大用是最为殷切地希望通过“家家乐”米店赚钱,赵伟是纯粹好玩的态度,再加上为了帮助张天保,赚钱不赚钱他最不在乎。张天保当然是希望“家家乐”米店赢利的,但赚钱多少并不是他所最为看重的,这只是他首次踏入古代商业的试金石,更看重的是声誉和经验的积累,为以后的发展积累基础。
开业前的准备,店面的装修有了林大用的帮忙,张天保省了不少心。按林大用的意思,准备买一套二手柜台等家什,先凑合着用,赚钱了再换好的。
张天保坚决反对这么做:“我不在首用新的还是旧的,但是顾客在乎,柜台这些家什就是我们的脸面,是我们给他们的第一印象。虽然不能买最好的,但一定要尽力做得气派些,更一定要是新的。”
“顾客来买的是我们的米,跟我们用什么样的柜台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们卖的大米好就成了。”林大用死脑筋,反正认准一个死理——节俭有功无罪。这也不能怪他,毕竟没有经历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对品牌形象,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等知识一无所知,其实别说林大用这种数百年前的古人,就是改革开放初期,那些刚下海的企业家们也跟林大用心思一样,只等到外国企业只需要出资一个小小的商标,就能赚走大把大把的品牌费用时,他们才恍然大悟。
张天保不能给林大用解释这些市场经济知识,也解释不清,只得含混地说:“我们米店是新开张的,顾客对我们一无所知,我们的门面、柜台就是给他们的第一印象。试想,你愿意到一个衣着污浊不堪的所开的饭店吃饭吗,即使他做的饭再好吃?总之,第一印象好总比坏强。伯父,这都是一种投资,将来会数倍收回来的。”
林大用还是对张天保的解释不满意,他只是主张用旧的家什,但那也是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怎么能与污浊不堪相提并论呢。
一来,林大用相信张天保这么做肯定有充分的道理;二来,赵伟这个大股东在经营方面毫不插手,对张天保的主张是言听计从。最后,林大用只好少数服从多数,买来新的柜台、桌子、凳子。
开张的rì子已进入倒计时,店面已经装修完毕,柜台行装家什也已定购妥当,张天保看了一遍,非常满意。最后,要准备的就是将要销售的没有杂物的优质大米了。
张天保尽可能多的利用剩下的银子,在宏兴米行汪管家处批发了数百石大米。当然这些大米也是跟其它米行所卖的一样,混杂有很多糠秕、小石子等杂物。
这么多米,不可能用簸箕一点一点的簸,这又让张天保有机会见识一件古代的新玩意——风车。古时候,人们为了分开谷物中的瘪谷和糠秕,量少就用簸箕,师大就得用风车扇了。风车形状象匹高大的俊马,稻谷从上面的漏斗倒进去,直落到马腹,马腹部设有三片扇叶,摇动扇轴,扇叶转动起来,产生的风liu,就可以把轻重不等的谷物送向不同的出口。最轻的秕谷会从马屁股后面被吹得远远的,次重的瘪谷会从马腹一边的出口流出,而饱满充实分量最重的稻谷会从马腹另一边的出口流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