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风云之名将路 > 第十一章 托孤顾命

第十一章 托孤顾命(1/2)

目录
好书推荐: 盗可盗之非常盗 修佛破天 花开院 九天妖神 那谷山庄 常然同学 武迹寻仙 浮世仙劫 唯情逆道 极品废体

刘备躺在病榻上深沉的思索着。自从东征失利后,刘备就在白帝城住了下来。一方面是因为不顾诸多大臣反对的东征以最惨痛的失败结束,这多少让他有些不好意思面对朝中诸臣;另一方面,刘备病了。刚开始时只是普通的痢疾,但渐渐的全身到处都不舒坦起来。刘备心里明白,多年来的征战在自己的身心各处留下了许多伤病;现在,只是由于这次失利而一并爆发出来。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对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死,并不是无法接受的,尤其对刘备这个看惯了死亡的枭雄而言。刘备的心里只是担心自己死后,他一手开创的大汉基业该怎么延续。自己的三个儿子中,刘永、刘理年纪都还小,不足以承担重任;而刘禅又似乎缺少了自己那种百折不挠的韧劲和勇气,怎么看最多只能是个守成之君。在这天下纷争的时代,一个循规蹈矩的平庸之主又怎么能够保住自己遗留下的江山呢?何况,在朝中诸臣里不乏雄才大略的人物,一旦他们学起曹cāo来,自己那个憨厚的有点傻的儿子又该怎么办啊!想到这里,刘备悲哀的长叹一声。看来,只有给刘禅这孩子找几个信得过的顾命大臣了。可是,谁才是能够信得过的?诸葛亮吗?不错,他确实对自己忠心耿耿,也有经天纬地的大才;但正是因为他的才华太出众了,天下没几个人能够和他比肩,谁又能保证rì后他对刘禅不满时,不会取而代之?那么,还有谁?正在思考之间,内侍屏息入内,轻声禀告道:“陛下,副军将军刘封求见。”刘封?这个时候他来做什么?刘备心里生出一丝戒备,传令御林军在御帐后jǐng戒,这才宣刘封觐见。

刘封跪伏在刘备面前,口中称道:“恭请陛下圣安!”刘备让刘封平身,带着疑惑问道:“刘封,平素你常以父皇称朕,今rì为何改称陛下?”刘封闻言,再次跪拜于地,开口道:“臣万死,臣有一事求于陛下。”刘备看着刘封,眼里突然露出鹰一般锐利的光芒,嘴上却还是淡淡的说道:“你说吧,朕听着呢。”刘封不敢抬头,低伏着身子道:“臣求陛下赐还原姓,万望陛下恩准。”刘备闻言,目光里带出一丝杀机,语气也变得冷淡:“怎么,不想跟朕一起姓刘了吗?”刘封虽然看不见刘备的神sè,但从声音里也听出了他的恼怒,忙叩首解释道:“臣蒙陛下大恩赐予天子之姓,不胜欢欣感激之至;臣无时不刻都以此为荣,岂会不想姓刘。只是……”“只是什么?”刘封深呼吸一下,艰难的说道:“只是臣实在不愿意被人臆测啊!”刘备奇道:“何人臆测于你?又臆测些什么?”刘封忽觉悲从中来,放声大哭起来。这一下,刘备彻底被弄蒙了,亲自将刘封扶起,不住温言安慰。刘封哭声稍霁,再拜于地说道:“陛下,臣只愿做一名将军为大汉开疆拓土,哪怕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臣实在不想被人臆测,以为有不臣之心。”刘备的脸sè渐渐和缓下来,他再次扶起刘封,对他说道:“封儿,你随我征战多年功劳极大,照理说不该只当个副军将军。”刘备抬手止住刘封的话头,自顾自往下说道:“说实话,朕刚刚晋位汉中王的时候也曾经怀疑过你;怀疑你会不会来争夺汉中王世子的名分。可是你没有。朕还担心你会不会因为你二叔三叔没为你立嗣说话而怀恨在心,你也没有。封儿,你别怪朕多心,实在这万人之上的位子太吸引人了;朕不得不把所有的事都往最坏了想啊。不过,你很好,你从来没有让朕失望过。朕今天可以告诉你,不管别人如何猜测怀疑,朕都相信你,朕永远都把你当做朕的亲儿子。”刘封早已泣不成声,口中只是不停低呼:“父皇、父皇……”父子二人再无隔阂,抱头痛哭一场。刘备收住眼泪,对刘封说道:“封儿,朕自知不久人世,朕百年之后,你可要好好辅佐你那义弟刘禅。”刘封闻言大惊道:“父皇chūn秋鼎盛,此时不过偶染小疾,旬rì必可痊愈。父皇宜保重龙体,切莫做此之想。”刘备叹息道:“朕自知时rì无多。你不必多言,只说朝中诸臣,何人可以辅佐刘禅?”刘封想也不想脱口而出道:“诸葛丞相!”刘备点头复又摇头:“只有一个,太少了吧。”刘封茫然不解,他哪里想到刘备心里想得不仅是要有人辅佐刘禅,更要有人制衡诸葛亮以免他一人独大。突然,刘封想到一人,脱口道:“上庸杨峰!”刘备闻言一愣,随即口中不断重复道:“杨峰……杨峰……”

杨峰接到觐见的宣旨时心里很是意外。他虽然担任着卫戍任务,但基本上没和刘备见过面;杨峰也知道凭自己的官职和资历,刘备能想到有自己这个人都很难得,更别提单独觐见了。刘备细细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他很平和,平和的好像一汪水;明朗的眼眸里还带有些许青涩。如果不是刘封把他的事迹说得天花乱坠,刘备绝不会相信这个年轻人就是让刘封、孟达佩服的五体投地的杨峰。刘备问道:“你就是上庸太守杨峰?”杨峰点头称是。刘备又问:“你就是那个屯田整军、计退陆逊的杨峰?”杨峰回答道:“正是微臣。”刘备点点头说道:“我听刘封说你很有见识,今天找你来就是想听听你对现在的天下三分有什么看法。”杨峰说道:“回陛下,如今天下三分已成定局。曹丕势大,急切不可图之;但我大汉有益州山川之险,东吴有三江之固,曹魏yù图江南西蜀亦非一rì之功。”刘备点头道:“这是不错,可照你的说法,莫非汉室难以再兴?”杨峰答道:“非也!”“哦?”刘备有了兴趣“你继续说。”杨峰续言道:“虽然三分天下曹魏据有其二,但胜负之数从来不是看谁家地盘更大,谁的军队更多。”刘备越发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了,他再次发问:“那你说,胜负之数是什么?”杨峰道:“民心!谁掌握了民心谁才能掌握天下。”刘备暗自点头,言道:“那么民心是什么?如何才能掌握民心?”杨峰抬眼看着刘备,缓缓问道:“臣斗胆问陛下,陛下以为民心何在?”刘备被杨峰问得一愣,他虽然多年以来也一直在以顺应民心为标榜,但他从来不曾认真想过民心到底是什么;只不过在刘备的内心里固执地认为民心一定是向往着回复到大汉的统治之下,于是刘备道:“民心自然是兴复汉室。”孰料杨峰摇头言道:“民心为什么要是兴复汉室?”此言一出,刘备脸sè大变。正待发作,却听杨峰曰:“所谓民心背向,说起来似乎玄妙,其实无非是谁能让那些升斗小民过上好rì子。”刘备听了这话,心里若有所思,良久,对杨峰说道:“你接着说下去。”杨峰躬身一礼,放言道:“chūn秋数百年,诸侯征战不休。百姓疾苦人心思定,于是那时的民心就向着一统天下的大秦;暴秦虐政,百姓不堪重负,于是天下共反之;我高祖皇帝顺应民心与民休息,这才有了我大汉数百年传承。比及桓、灵,朝纲紊乱;先有黄巾造反,后有董卓乱政,诸侯并起,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饿殍遍野、民生凋零。现在的民心所思无非是一个安定的住处,一段温饱的rì子。陛下,如若陛下能让百姓小民过上他们希望的rì子,天下民心自然向往陛下。如此,则汉室重光之rì可待也!”刘备被杨峰的一席话震撼了,他久久思索着;在这之前,他自己没有想到过,包括诸葛孔明在内的所有谋臣也都没有向他说过这样的道理。但凭着直觉,刘备能够判定这个年轻人说得没有错。或许,汉室的复兴真的能够在这个少年身上实现。想到这里,刘备勃然生出一许希望,他急切的问道:“若依先生之见,如何才能让百姓过上好rì子?”刘备不知不觉称呼杨峰为“先生”了;在他的潜意识里,已经把杨峰当成了多年前三顾求教的诸葛亮。杨峰仿佛胸有成竹,侃侃而谈,从丈量田地,鼓励农桑,轻薄徭役一直谈到创立科举、发展手工、通商各国,凡所涉及民生几乎无一遗漏。刘备在震惊和欣赏之余,开始对杨峰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评估。谈着谈着,话题自然转到了军事;刘备不经意间问了一句:“先生以为,光复大汉河山当先取吴抑或先攻魏?”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杨峰停下了话语。刘备不解的看着杨峰,莫非,这是个政务优于军略的萧何之才?

杨峰思虑半晌,对刘备说道:“臣以为,军事上最重要的并不是攻城略地。”杨峰不顾刘备脸上震惊得已经开始麻木的表情,缓缓说道:“陛下,微臣认为战争胜负之关键在人,而不在地盘。作战的目的不应该是单纯的占领某个地区郡县,而应该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一言以蔽之:存地失人,地将复失;存人失地,地必复得!”刘备闻言,许久不再出声;最后,他略显疲惫的挥手道:“你先退下罢,朕累了。”就在杨峰的身影消失在门外时,刘备的眼中落下了两行浑浊的泪。只是,这时的刘备并不悲伤,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他知道,他找到了那个希望中的人。

…………………………

章武三年夏,刘备病重。昨夜又梦见了两位结义兄弟,一早醒来,刘备感觉到自己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于是遣使者往成都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鲁王刘永、梁王刘理及相应大臣星夜赶来永安宫听受遗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谍战,都别猜了,我真是卧底啊 民国:王牌飞行员 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