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穿越、穿越(1/2)
汉建安二十四年七月,上庸郡外,临山村。杨峰从自己居住的茅屋里踱了出来,来到这里一年多了,整天种地睡觉,闲来活动一下筋骨打打猎,rì子过得竟也十分惬意。说起来,对于熟知古代风俗的杨峰来讲,在这个流民满世界都是,户籍管理基本缺失的乱世生存下来尽管不易却也不是太难。找一片无主的荒地种下一些粮食,搭起几间茅屋,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加上杨峰凭借着知识和抗生素,很为邻居们解决了看病难、邻里纠纷等系列问题,居然在这一带有了贤名。人出了名,找得人就多;找得人越多就越出名。这不,昨天邻居张三叔从县里回来告诉杨峰,汉左将军进驻益州占领上庸,派他儿子镇守此处;左将军公子正在探访当地名士,不少人都提到了临山村的杨先生。听说,左将军公子今天会来临山村拜望杨先生呢。
汉左将军?杨峰知道,刘备在称汉中王之前领的就是汉左将军职;那这位汉左将军公子又是谁呢?刘禅现在还小,而且以刘禅的能力刘备无论如何不会让他来镇守上庸;那么,只有刘备的那位义子刘封了。正想着这些,只听有人高声询问道:“杨先生可在?”
杨峰望向声音来处,只见门外站着几个官家打扮的人。居中两人,一人白面无须武将打扮;另一人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头戴一方儒巾,颌下几绺短须。无疑,这武将打扮的必是刘封;另外一位又会是谁?杨峰走上前去一揖道:“山野小民,不敢劳上官以先生称之;鄙人正是杨峰。”刘封忙扶起杨峰,言道:“久闻杨先生大名,今rì特来拜望。”杨峰直起腰身,将这二人让进茅屋,双方分宾主落座。刘封向杨峰介绍道:“杨先生,末将乃是汉中王刘皇叔帐下刘封;这位是皇叔帐下军师将军孔明先生。”
诸葛孔明?!杨峰心里不由一阵激动,这个中国古代智慧和忠诚的化身,所有人臣的楷模,居然来到这里见自己。杨峰站起身来,向诸葛亮再一作揖:“诸葛先生名震天下,小子何德何能,敢劳诸葛先生亲临陋室。”
孔明回了一礼道:“亮奉皇叔之命巡察四方,听闻郡中民众均以先生为世之贤才,故特来拜访先生。”
诸葛亮自进门来就在暗暗打量眼前这个年轻人。看上去,他不过二十四五岁,但神情里却又有着与年龄不相符合的沉稳。孔明深知当今之世,民流离失所,士迁徙不定,任何一个不起眼的乡村里都很可能隐藏着不世出的英杰。此次刘备命他外出巡察,固然是监察各地官吏安抚民心;同时也未尝不是希望能够通过寻访,找出遗于荒野的人才。在之前的寻访过程中,尽管有一些不错的人物,但都只是适合担任治理地方的普通官吏,并没有发现特别突出的优秀人才。孔明倒也并不十分失望,毕竟优秀人才不是想找就能找得到的,而大汉的天下更多需要的还是能够恪尽职守的基层官员。所以,来到上庸后,尽管听说了杨峰的名声,但诸葛亮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只是和刘封一起来见一见这位号称贤才的人;如果他真的能够胜任郡治的工作,对刘封、孟达也会有不错的帮助。可是,一见到杨峰,诸葛亮就知道自己可能遇见了一位大才;单只他的那份沉稳和淡定就让这个年轻人与一般的所谓“人才”有了本质的区别。这种淡定绝不是装出来的,这瞒不过诸葛亮的眼睛,因为这份独有的气质,诸葛亮对眼前的年轻人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定和这个年轻人深谈一次。
“杨先生久居上庸,素有贤名;今刘皇叔据有荆、益,虎视雍、凉,不出数年,出益州jīng兵而战关中,出荆州士卒以取宛洛,则天下可定,汉室可兴。先生大才,何以有为之身居于野,不若随刘皇叔平定四海,兴复汉室而成大业?”孔明开始了他的试探。
“诸葛先生谬赞了。”杨峰知道,在现在这个世上,天下三分的局势已然确定。诸葛亮一生为兴复汉室而努力,应该说,现在的局面是实现孔明隆中规划的理想态势。可是,根据历史,就在这一年关羽出征襄樊,荆州落于东吴之手。刘备随后进军东吴败于陆逊,使得隆中规划最终成了镜花水月;哪怕诸葛亮鞠躬尽瘁也未能让蜀汉出秦川而争天下。今天诸葛亮的到访其实是蜀汉在招揽人才,而自己真的愿意加入到这个纷争的乱世里去吗?杨峰细细的想着。
诸葛亮看着面前这个年轻人在沉吟着,他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在考虑什么。此前他接触了不少人,在听到自己的名字和来意之后大多欣喜若狂,偶尔会有几个假作清高的家伙,只要稍加礼遇他们也就自然的就坡下驴。可这个年轻人的犹豫并不是故作姿态,他的内心似乎正在权衡着什么。难道,他想投奔曹cāo?“不知杨先生原籍何处,表字如何称呼?”看来,还是先打探一下他的背景吧。
原籍?表字?杨峰不由苦笑起来,总不能告诉诸葛先生自己来自未来,那里的人基本没有取表字的习惯吧。只好胡诌了:“峰自幼父母双亡,蒙成都吴先生照顾,一年之前,峰自至上庸耕读;至于表字,诸葛先生可以公望称呼。”吴剑津就是成都人,这么说倒也不算太胡扯。
“公望先生,亮观先生似乎有所顾虑,不知先生所虑何事?”看来这个年轻人并没有曹魏背景;那么,就试着说服他吧。
所虑何事?杨峰依然苦笑着,穿越到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对自己来说真的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自己倒不在乎什么汉还是魏抑或是吴,可是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人,自己真的能够在这里做出点什么来吗?确实,从理论上说,自己对于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有相当的了解,自己也曾经在刚来到这个时代时幻想着叱诧风云。但冷静下来以后,他无法不想到那句“一将功成万骨枯”,自己真能成为那功成名就的一将,还是只能是枯朽的冢中之骨?“诸葛先生,我才疏学浅,实不足以助刘皇叔成大事,惟愿平安渡过此生。”
“公望此言差矣。方今之世汉室衰微,民不聊生;士有所学,当为黎民解倒悬之危、还天下太平之世。亮曾躬耕于南阳,皇叔三顾于草庐,因感皇叔一心为民遂许以驱驰。今先生yù独善其身,然不闻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天下不靖,何人可得平安?”
杨峰看着诸葛亮,孔明的眼中是一片清亮的光辉。这是一个会为了理想付出所有的人。杨峰突然对诸葛亮生出一丝怜悯。一直以来,自己是很崇敬这个政治家的;他有着当时最出sè的才华,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以将蜀汉变成自己的王国。可他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个理想;耗尽了自己的生命。这个原来只存在于字里行间的人物就这样活生生的立在自己面前,他的话就响在耳边。或许,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敬仰的人活得更长一些,更轻松一些,就应该答应他的请求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