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试身手(2/2)
刘封楞了半天,又问:“先生,你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杨峰叹了一口气:“将军,汉中王的顾虑没有错。但是,我敢拿xìng命担保,孟达、申仪、申耽现在必无反意;倒是将军你身陷危机而不自知啊!”
刘封仍旧不解:“不知先生何以得知孟子度并无反意?如若孟达没打算造反,我又何来危机?”
杨峰苦笑,他知道这位副军将军上阵杀敌绝对是一把好手,可要是分析起这些弯弯绕的道理来简直说得上是弱智,于是耐下xìng子给他分析:“将军,孟达如果要反,何必等到今rì?当初他与霍峻镇守阳平关,马超来袭,他据守关隘一月有余。他若不是忠心待王上,何必死守关口?他与将军同来上庸,申氏兄弟是他故交。若要投靠曹cāo,他早就可以在将军收到王上密信之前起事,拿着将军的首级做晋阶符了。又或者,在将军与孔明先生去临山村时,他和申氏兄弟控制军队,完全可以将你拒于城外或在城外劫杀。最不济,他还可以领着曹魏降卒守着城池。无论怎么做,只要他有一丝反意,将军,今天你都不可能在这儿和我商量着如何防范。”
“先生为我等开脱,孟达深感大恩!”孟达从门外走入,申家兄弟跟在身后;三人对着杨峰深深一拜。杨峰赶忙回礼,言道:“子度兄不必多礼,峰只是不忍见同袍之间因为误会而致相残,这才出言开解刘将军。”
刘封是粗人,却不是蠢人;听杨峰一说也想明白了其中道理,先向杨峰致谢转头对孟达说道:“若非杨先生之言,险些误会了子度;王上必是听信谗言才怀疑了子度,我马上写一封书信为先生辩解。”话音未落,杨峰、孟达同时高呼:“万万不可!”
刘封大惑不解,看着面前这两人;申家兄弟也一脸茫然,申仪道:“刘将军肯为我等洗刷嫌疑乃是好事,子度怎么反而拒绝刘将军好意?”
孟达苦笑:“刘将军这一封信过去,非但不能解汉中王对你我的猜忌,恐怕连他自己也要搭进去。”
见刘封依旧不明白,杨峰详细向他们解释道:“适才我说刘将军身陷危机决不是危言耸听。刘将军,你觉得汉中王待你如何?”
“我虽只是父王义子,然父王待我如己出,我亦以生父待父王。”刘封慨然道。
杨峰点头:“正因为如此,汉中王才会对将军您又爱又怕啊。”
刘封怫然道:“封素敬先生,但先生若想离间我与父王,恕封不奉陪了。”言讫起身yù走。杨峰伸手按住刘封,紧盯着刘封的眼睛问道:“刘将军难道不想当汉中王吗?”刘封大惊,指着杨峰喝道:“你何出此言?我刘封对汉中王忠心耿耿,绝无半点异心!”杨峰一点也不放松,紧接着刘封的话又问:“若汉中王百年之后刘将军会甘愿居于人下?”刘封脱口而出:“我本来就是义子,轮也轮不到我啊!”杨峰一笑,松开了手:“将军觉得有几个人会认为你是这样想的?”刘封一呆,随即跌坐下去;他把眼光望向孟达,只见孟达叹息着点头。刘封呆坐在那里,口中犹自呢喃:“我真的不想当汉中王啊……我要告诉父王,我不当汉中王、不当汉中王……”
杨峰看着刘封,心里充满了理解,他深知这种突然间失去了最可信任的依靠的痛苦。杨峰对刘封说:“刘将军,现在汉中王虽然并不信任你,但最多只是有所猜忌。毕竟将军随王上多年征战,王上还是会念及将军的功绩的。”刘封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跃而起拉住杨峰的手:“先生、先生,你要帮帮我,你一定要帮帮我。”申仪冷哼一声:“都说刘皇叔仁德宽厚,今rì看来,哼哼。”杨峰正sè道:“申将军请慎言。汉中王宽厚仁爱,深孚人望。刘将军之事实在因为自古储位之争而致兄弟间手足相残、父子间兵戈相见的故事数不胜数。汉中王为保基业稳固多有猜忌也是人之常情。”申耽不服:“如果汉中王因为立储而对刘将军心存顾虑尚有可言,那子度兄与我们兄弟又哪里让汉中王不放心了?”杨峰笑道:“子度遭嫉,实是因为功绩太大;至于二位老兄只不过是被人顺便拿来说事罢了。”孟达苦笑道:“公望先生所言不虚。我与法孝直均出大力助汉中王取益州,于是王待我等甚厚。这自然引得益州士人嫉妒,所以有了关于我们亲近曹魏的流言。法孝直久居汉中王左右,王上rì夜相处十分信任;而我长期领兵在外,也难免汉中王有所担心。二位与我旧识又曾在曹营效力,兼之此次不战而降,才引得流言纷起。”申仪、申耽意气消沉,相顾无语。良久,申仪叹道:“我兄弟因为曹丞相加九锡为魏王后有代汉之意,恐在其麾下不免助纣之议;加之久闻刘皇叔乃帝室之胄,有兴复汉室、匡扶宇内之志;更兼与子度兄相识已久交情匪浅,这才率部归降。不料,倒成了子度兄的罪名。”
杨峰四顾,刘封颓唐、孟达苦恼、申氏兄弟失意。站起身缓缓地对这几人说道:“我想,我可以帮助你们。”众人抬起头来,只见杨峰一身青袍,负手望着窗外,身影略显瘦削;但不知为什么,这瘦削的身影让人油然生出一份信任。
就在此时,一名军校飞奔而来,口中高喊着:“急报!廖化将军求见!”
刘封一愣,廖化,他不是和二叔关羽在荆州吗?怎么到上庸来了?军校见刘封一时没反应,又喊了一遍:“禀将军,廖化将军有紧急军情求见!”刘封回过神来,忙道:“快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