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镇里发展(1/2)
张华和婉莉相互诉了相思之情后,又拥抱温存了一阵后,这时婉莉也恢复过来,自己的男人终于回来了,以后自己只要跟在他的后面,等着他做决定就可以了,自己终于又可以什么都不用想了,在这四年里,她要每天下地干活,还要煮三个人的饭,洗三个人的衣,还要管平时村里人的婚丧嫁娶寿宴等的礼钱,最近这几年发展的很是快速,跟着礼钱的档次要求也高了。
再也不是原来的二三十元就能打发的,现在最少都要一百元了,少了一百,你都不好意思拿出手,而虽然张华爸这么几年在外打工的工钱也增加不少,但也仅仅只够这礼钱的,想多一点也是再不能够了。
而婉莉就得想法负责维持平时的rì常开销的钱了,隔三差五的她就背着自己用机关陷阱逮的野鸡野兔到镇上去卖,这几年镇里的发展很大,同时也涌出了那么一批富人。
他们响应着国家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原则,官员出卖土地给房地产商人,小部分上交,然后截留下一大半的土地转让费,依着官场见者有份的原则,几个稍大的官员就把这些钱给分了,只留下一小部分钱来,给自己的每个手下万把块,意思下,算是封口费了。
四年发展下来,这些官员个个都是富得流油,多的都快十来套房了,少的也能有个一两套,就是那些最下面的底层虾米小官,也是借着这改革的chūn风大占便宜,虽然还不能马上买上一套房,但也差不了多少了,由此可见,这大搞建设,快速发展房地产还是很有好处的。
至少可以让官员们都快速的富起来嘛,这也很是符合华夏的国情的嘛,你看国家不都说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起来的人在带动穷人发展,这就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原则。
反正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其便宜了别人,还不如便宜自己了,所以官员们纷纷响应政策,大伸便宜之手,大开方便之门,让自己成了那最先富起来的那么一批人。
接着房地产商人们大卖高价房,也成了那么一批先富起来的人。
再紧跟着,那些商人们也来趁火打劫,纷纷调高商品价格,理由也是整齐统一,现在房租水电那么高,菜价粮价也不见跌,我们不涨价难道还亏本卖啊,难道让我们喝西北风去啊。
这理由听起来像那么一回事,好像是真的。
其实不然,现在你看各行各业都在喊着亏死了,但我想既然都在亏,那到底是谁赚了啊,有亏就有赚嘛,有输就有赢嘛,既然一方在喊着亏,那另一方总该是赚的吧,但现在不管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在喊着冤,消费者嫌东西价格高了,买不起了。而生产者则喊着价格低了,要亏本。如果是个别的情况那还好说。
但如果成了普片现象后,我们就纳闷了,到底最后是哪个赚了,哪个亏了,还是都赚了呢,还是都亏了。
都赚了说明社会总财富的增加,都亏了说明社会总财富在减少,但问题是现在的华夏,人人都可以看出,财富是在急剧的增加中,但问题是却各行各业各阶层人士都在喊着亏本。
那就必然有一方在说谎了,老百姓是肯定没有说谎的,毕竟银行的房子贷款在那摆着了。
那么很显然,是整个社会的上层人士集体说谎了,财富进了他们那极少数人的手中,他们死死的攥着财富的拥有权,他们并没有像国情说的那样,自己先富起来后带动更多的穷人发展,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那一小撮官员,那一小撮和官员勾结的商人,当他们拥有最初财富后,他们把财富进行再投资,他们把自己的财富投进各行各业,仗着自己财大气粗,排挤弱小,最终独霸整个行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