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最后的清欠考试(1/2)
张华四年的大学除了常常被李雅玉拉去喝酒吃烧烤,逛街狂买东西,然后就是各种公益外,剩下的时间就是游戏了。
李雅玉曾经也多次提出要资助他,反正她一月的零花钱也就够张华一年的学费了,但张华始终都没有接受,在他看来,两个人仅仅是朋友关系罢了,平时让她请请客什么的倒还没什么,但是真到了这关系男人尊严的时候,他就不容商量了,
坚决的绝决了李雅玉对他学费的帮助,哪怕是暂时借给他,都会让他感觉好像被歧视似的。
所以虽然他们好得无话不谈,但对于钱来说,张华却分的很清楚,如果他收了这钱,那他成什么人了啊,小白脸吗?
男人的可怜的自尊让张华没法接受这个女人的资助,那样他也会瞧不起自己的。所以他宁愿跑网吧做着游戏工作室的工作也绝不接受李雅玉的资助。见几次劝说都不见效果后,李雅玉也不在提对张华的学费帮助问题了,这时,李雅玉也知道了其实在张华的心里,他有着深深的自卑感。
他害怕别人说他穷,他害怕别人的施舍,这让他感到很是恐慌,他宁愿宁愿自己啃着白面馒头,也绝不接受别人的大鱼大肉,因为他觉得如果他接受了施舍,他就会在感觉上,感到自己低人一等似的,他想要的是平等交往,那种心灵不带任何歧视和偏见的平等交往。
他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而考虑是否接受别人的帮助,如果是一百两百的话,这在张华看来自己是能偿还的,他不想欠人情,在华夏,什么都好欠,就是人情不好欠,一旦欠上,就会紧紧的压着你的肩膀,让你的心里多多少少的有个负担。
这也是我们能接受父母的钱而不用有心理负担的原因,父母拿钱给孩子上学读书,养育长大,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他是你的孩子嘛,你不养谁来养啊。而因为我们知道在将来我们也会同样的孝敬父母,赡养父母,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所以只有在大家都认为天经地义的时候,给予帮助才是平等的,不会存在什么压力,否则的话就会产生心理压力,而张华正是感觉到一万元的学费的人情带来的压力太大了,男人的自尊给他的影响太深了。
他觉得他和李雅玉之间还没好到那个份上,虽然在李雅玉看来这点钱不算什么,这也就是平常普通的朋友帮助罢了,她就想不明白张华怎么就不能接受了啊,好朋友之间不都是应该相互帮助的吗?
是的,朋友之间都应该相互帮助,但如果那个人还没到山穷水尽,父母病危的时候,他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接受那些超过他们能力范围的帮助,因为他们觉得这恩情太大了,自己没办法还,而自己没办法还,那就是亏欠了别人。
对于善良的华夏人来说,讲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对方给予的帮助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而你又不能以物质的形式给予报答时,古人们就常常会以死相报,用自己的xìng命来报答对方的大恩大德,也许这在对方看来,就不过是个平常的施舍罢,平常的很嘛,但是对于那些在危难中的人们来说,这份恩情就很不平常了,这是比山高,比水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