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魂七魄(2/2)
续金瓶梅中魂魄的故事
而梦笔生《续金瓶梅》中的沈花子也有三魂:一魂在阳间随身乞食,一魂留在yīn间做饿鬼受罪,还有一魂在西门庆坟上守尸。某rì清明,沈花子不小心摔死在路边。正遇上替西门庆守坟之魂,便把随身魂叫到西门庆坟内。两魂各诉其苦,甚至打起架来,随身魂怪守尸魂不该把他骗来,误了他清明节的好生意;守尸魂却怪他终rì游食在外,让自己干守尸的苦差。直到土地神来把两魂叫去合入前身还阳才算了事。
子不语
随园琐记中魂魄的故事
袁枚《子不语-随园琐记》中曾自述:他某rì病重高烧,感觉到有六七人纵横杂卧一床,他不想呻吟,但他们呻吟;他想静卧,但他们却摇醒他。后来高烧退去,床上人也渐少,等到烧退尽,那些人皆不见了。原来,与他同卧之人,皆是他的三魂六魄
编辑本段相关信息
命中之rì在左而不在右。意即rì出东方,明月西沉,早晨之大象。倘若rì在月左,虽则能明。右rì之明乃为暮晚之象,明不能久,不若早晨之朝rì,明能长久。此朝乃万佛所朝,大道所归,也即是大rì如来之所在。
地球上的所有人联合构成了人类社会,那么所有人类的天魂和地魂也分别构成了类似于人类社会的社会。天有天的规律。地有地的法则。由每一个人的天魂和地魂,与相应的天社会和地社会,联合构成了能够影响人类前程的宇宙大运。
佛教结合中国传统魂魄信仰与道家而产生的魂魄说,即三种魂识与七种魄识,合称三魂七魄。此说出自伪经典《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略称《地藏十王经》)。并非正统佛教思想。
中国素有魂魄之说,如《左传》〈昭公七年〉的疏说︰‘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中国民间信仰认为魂为天气,魄为地气;即魂为阳气、jīng神,魄为yīn气、形骸。若人死,则魂升天、魄归地。
《地藏十王经》将魂魄之说与《大乘起信论》的说法相结合,继承了道家的三魂七魄之说。经文云(卍续150·769下)︰‘于阿赖耶识开为三魂。’它们分别是︰胎光业魂神识、幽jīng转魂神识、相灵现魂神识。《十王经》认为这三魂与如来之法、报、应三身不二而二。经文又说阿赖耶识所变现的七转识就是七魄,它们是︰雀yīn魄神识(即舌识)、天贼魄神识(即耳识)、非毒魄神识(即眼识)、尸垢魄神识(即身识)、臭肺魄神识(即鼻识)、除秽魄神识(即意识)、伏尸魄神识(即末那识)。
对于三魂有多种说法: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称之为“本我、自我、超我”;也有人将三魂解释为“天魂、音魂、sè魂”(相应于上述的“天、地、人三魂”):“天魂”是人在天上的原始信息本来面貌,“sè魂”则是在肉身上的一部分灵魂信息,而“音魂”则是随着起心动念而飘游于体外的一部分灵魂信息,“音魂”可以有千万亿分身。
与德行挂钩,认为是:“
和魄、代表平衡之力、
义魄、代表生死之义
智魄、代表智慧、
德魄、代表品行、
力魄、代表力量、
气魄、代表正义、
恶魄、代表邪恶。
另有一说:
人之魂魄,魂掌灵智、魄掌肉身、其形三七。也就是说,魂和魄的大小比例是3:7,所以才叫做三魂七魄,而不是三种不同的魂与七种不同的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