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崇祯重振大明 > 第956章 统治南洋的秩序

第956章 统治南洋的秩序(1/2)

目录
好书推荐: 工具A不可以万人迷吗 医汉 妖君难逃 在修真游戏被刀四次这正常吗 窃月(双重生) 非人类夫君 重生:回到1991当首富 我家后门通异界 璀璨华年1991 1979黄金时代

安南的人口太多,是朱由检不愿将它设省,而是设立都护府分封的原因。

它的人口几乎和内地省分相当,甚至在国初时比两广加起来还要多。

这么多的人口,还使用不一样的语言、甚至有自己的喃字,治理的难度实在太大了。

需要三四代人上百年的同化,才能把这片土地消化下去。

朱由检是不想耗费这个心力的,而且他觉得如果自己离世,这种消耗人力物力的事情,可能会半途而废。

就像成祖当年在世时,估计也没料到他设立的交趾布政使司,被他的“好圣孙”毫不犹豫地放弃。

这导致他的功业大打折扣,郑和下西洋、五征漠北……都被人当成劳民伤财、不恤民力——

如果交趾一直存在,被消化成内地,去南洋的海船就能从此出发,保证旧港宣慰司等地的安稳。

大明对三宣六慰的统治也会因此加强,不至于到现在几乎完全脱离。

到时候,人们都会称赞成祖深谋远虑,为大明找到了新的开拓方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几乎从头再来。

可以说,朱由检现在打安南,是在收拾宣宗留下的烂摊子。如同他的儿子英宗打麓川、打蒙古,导致土木堡之变一般。

想着国初的教训,朱由检向群臣道:

“大明想要开拓南洋,必须征服安南。”

“否则就会像国初一样,丢失南洋藩属。”

“众卿都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安南长治久安?”

韩爌作为首辅,率先积极发言道:

“成祖遣兵入安南,先获其府库、田册,又焚毁一切非中国碑文,征调工匠赴京,如此方有近二十年的安稳。”

“臣以为可效此故智,分其土地、毁其文字、调其工匠,使之无法作乱。”

“如此持续数代,定然能够安稳。”

这是传统的办法,虽然能够见效,但是却有点慢,朱由检道:

“仁宗怀柔,导致黎利坐大。”

“宣宗有弃地之意,交趾豪强立刻投向黎利。”

“谁能保证你我君臣之后,安南再被后代君臣放弃?”

“这个策略可用,但是见效太慢,以后会有波折。”

部分认可了韩爌的提议,但是因为太慢,所以不可取。

当前的大明,并没有持之以恒贯彻一个政策百年的能力。

朱由检连自己制定的礼法,都不确定会不会被后代君臣抛弃——

就连太祖朱元璋千叮万嘱要遵从的祖训,在他逝去之后,都被建文君臣迫不及待地修改。

朱由检不认为自己的威望能高过朱元璋,自然不想把事情留给后代,相信后人的智慧。

缓和的办法被否定后,自然有人提出更强硬的建议。册封贵族镇压就不用说了,这已经是所有人都认同的策略。

出身福建的次辅杨景辰,想出了更狠的办法,在朝堂上建议道:

“臣以为可强制推行教化,如同国初之时,安抚人民,俘获蛮人。”

“对顺服的人民可在当地推行教化,不愿顺服的蛮人,卖给藩国做奴隶。”

这个政策明显更强硬,而且带着更多的海洋色彩。

出身福建的他,见识过海盗、倭寇和泰西人的作为,打算向这些人学习。

放在以前,这个措施明显会被抨击的。但是交趾降而复叛的教训,却让群臣觉得不严格点不行。

不愿归顺大明的,自然要视作蛮人,可以作为奴隶。

在当今皇帝对奴婢的限制非常严格、并且允许汉人奴婢服役脱籍的背景下,江南的奴婢价格一路上升,无法随意脱籍的异族奴婢尤其受欢迎。

温体仁等出身江南的大臣对此纷纷拥护,有些人甚至想到安南人会种水稻,可以把他们送到辽河套去开垦。

朱由检颔首赞许,对杨景辰颇有些刮目相看。没想到这位以前只会听命行事的臣子,如今也主动提出了有效建议。

——

其他臣子也纷纷发言,枢密院的大臣提出了用杀戮震慑等更强硬的建议。

但是出身文人的大明臣子道德水平普遍较高,抓获蛮人卖作奴婢在他们看来已经很残忍,对于灭其国、绝其裔的建议根本不认同。

更多的人认同《论语·尧曰》的“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他们把安南人视为交趾后裔,曾经的华夏子民,想要他们归心。

有些人是真的认同大明出兵讨伐权臣的,甚至建议击败郑氏后、保留黎氏的安南国王之位。

朱由检听着觉得荒谬,当即就想训斥,枢辅袁可立出言道:

“臣以为黎氏国主应当尽量保留,并且册封爵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从山寨老头乐,到工业霸主 权臣西门庆,篡位在红楼 抢我破落宗门?转身做第一仙宗团宠! 工厂通古代,我暴富养出千古一帝 半熟 嫡姐清高了不起,这次换我来逆袭 被全家虐死,真千金她不装了! 黑料缠身,他凭啥整顿娱圈? 她死遁后,四个夫君找上门了! 恶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