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分权架构(2/2)
父子俩的脸色渐渐黯淡下来。
赵挺之看着儿子,恨得牙痒痒。
无端端的祸从天降,大好的前程都蒙了尘,在这个人治大于法治的年代,有时候简单一句话,就能断送自己甚至全家几代人的未来。
见父亲脸色灰败,赵明诚隐约也明白,这件事怕不是那么轻易就揭过去的,肯定对自家有影响。
于是赵明诚的表情愈发绝望了。
此时的他,根本已无心再惦记李清照了,跟父亲和自己的前程比起来,区区儿女情长算什么?
只恨自己今日犯了蠢,被嫉妒冲昏了头脑,这才给全家惹了祸,赵明诚恨不得狠狠扇自己几记耳光。
“父亲,此事可还能补救?孩儿什么都愿意付出,只要能保住父亲的前程……”赵明诚哭丧着脸道。
赵挺之这时已冷静下来了。
祸事呢,自然算是祸事的,但大宋历来有善待士大夫的传统,今日儿子与官家的冲突算不上太激烈。
官家心中有宇宙天地,目光所至,皆是开疆拓土,勤勉治国,对赵明诚这样的小人物,兴许是不会太小气的。
倒也不是气量大小的问题,问题是……他赵明诚算老几?官家那么大的人物,根本都不屑搭理他,这种小小的冲突,官家回头多看他一眼都算他输。
咬了咬牙,赵挺之突然起身,拽住了赵明诚的胳膊,狠狠往外一带。
“走,让府里备下重礼,你跟老夫去李格非府上,今晚一定要见到他们父女,你给她磕头赔罪,尤其是争取李家姑娘的原谅,请她务必在官家面前解释求情!”
…………
政事堂仍旧每日朝会,赵孝骞仍旧每日参加。
这两日的朝会,新政如何修正已不是问题的重点了,政事堂的宰相们心思根本没在这上面。
众人讨论的,是关于监察府设立的问题。
这是赵孝骞筹谋已久后提出的。
皇帝深思熟虑说出来的话,无论对错,朝臣们是一定要执行的。
尽管反对的人很多,包括政事堂的几位宰相也都反对,可赵孝骞的态度很坚决,必须执行下去。
政权,兵权,监察权,三权分立,这才是成熟完善的朝廷架构。
这个架构如果后代不妄做改变的话,社稷基业必能数百年延续下去。
赵孝骞如今在做的事,是为大宋江山夯下坚实的基础,从架构到律法,皆是如此。
相比之下,新政条款的修正,反而已是次要了。
朝廷加强了监察权,地方官员歪曲新政的可能性会小很多,看似尖锐的矛盾,到时候自然会化解。官员们许多偷偷摸摸捞钱的手段,那时也不会轻易敢伸手了。
所以,朝廷设立监察府,势在必行,而且宜当速行。
“监察府的组成,大致由御史台和皇城司所属充任,日后再行增减调换。”
赵孝骞的语速比较缓慢,在座的都是七老八十的老狐狸,他必须要让每个人都能听到,并且能听懂。
“监察府的官员不会长期担任,原则上每三年轮换,不仅轮换地方,也轮换官职,监察期间的大小事件,朝廷必须长期存档,以备日后清算。”
“也就是说,谁在监察时故意隐瞒包庇,假公济私等,朝廷保留追究的权力,不管过去了多少年,不管你致仕告老了多少年,一旦事情揪出来,都要拿问治罪,不要以为告老还乡就没事了。”
赵孝骞的语气缓慢且冷漠。
活了两辈子,他太清楚官员的德行了,人坐在这个位置上,手里有了偌大的权力,谁都会动歪心思的。
如果科技够发达,赵孝骞都恨不得给每个官员随身佩戴执法记录仪,让他们平日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阳光下,否则一旦没人监管,他们手里的权力就会乱用滥用,各种贪腐,各种以权谋私。
“一个月之内,监察府的主要官员都要到位,监察府的首官可设一人,副官设二人,诸位记住,监察府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大。”
“这个位子上的官员,不宜担任太久,以防与地方官员勾结沆瀣,而且监察官员也需要被监察,这一点由皇城司负责。”
赵孝骞大致说完了监察府的架构后,政事堂内群臣面面相觑,脸色都有些不好看。
原本属于政事堂的权力,就这样水灵灵地被分走了,不仅如此,从此以后还要时刻处在被监察的环境下。
在大宋当官儿,越来越不容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