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安稳才是发展的前提(1/2)
第456章 安稳才是发展的前提
83年5月底,王德明特意抽身回京城参加安宁等几个孩子的博士答辩会。
5月27号,是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国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后,首批正式毕业的博士。
本来国家预计这些博士研究生,是对国内研究机构的一大补充,包括硕士研究生也是一样。
讲个冷知识,我们国家只有两个学位,一个是本科学历,一个是研究生学历。
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是研究生学历,跟初小,高小差不多一个意思。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提高科技水平,做更多的科学研究的。
安宁和几个孩子顺利过关,全程英文解说,引用的国外期刊,杂志,还有自己所做研究的外国杂志等。
赢得阵阵掌声。
安宁毕业后,无论是学校还是其他的研究机构,纷纷向安宁等人抛去橄榄枝。
虽然这个年代的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都是要服从国家分配的,但安宁几个孩子都是半道从香江过来的,本就不在这个体制内,所以学校的分配办公室也没有办法直接安排。
只能是不断的找人做她们的思想工作,希望她们能够留校。
又或者可以到京城的直属机构中上班。
可惜都被安宁等人拒绝,安宁给自己和几个小姐妹安排的路线是去美国留学,另外还要把那边的房地产生意做起来。
学校的老师们只能无奈退去.更让他们无奈的是,其实不止是安宁,这一届的毕业生,第一选择都是出国。
而且安宁也随口说了句,现在国内治安太不好,如果不是她父亲招来的保镖,说不定她们几个同学上街的时候都被一群小流氓骚扰。
当然,安宁也知道她人言轻微的,只不过看不惯说上两句而已。
她之前也不是没去过美国,虽然住的是豪宅富人区,但是自由美利坚,枪机每一天,你以为是闹着玩的?
她经常在新闻上看到相关报道。
只不过她有时候跟其他同学们聊天的时候很累,她有时候回家也会跟王德明抱怨,怎么她的同学们看到欧美都带着一股子滤镜?
还是特别美好的滤镜?仿佛美国是天堂,给阿迈瑞肯起的名字都那么好听,美国。
王德明笑着安慰她,这是因为的国内的第一批翻译家,大多数是民国时期从美国等地留学回来的。
他们对当时的欧美在心理上,天然就有带有着一种低人一等的想法。
他们是恨自己不是生来而为美国人,所以能不对欧美进行美化么?
别听他们说的什么信雅达,好听的词都按到阿迈瑞肯上面去,就是贱。
包括现在国内的一些风气,其实也是被这些人带起来的,这些人虽然特殊时期被下放劳动,但是劳动并没有成功的改造他们的思想。
反而觉得自己跟普通民众本来就是两种人。
有人说的好,中国的小知识分子,天生就带着资本主义的那股子血淋淋的残余。
安宁这才明白,为什么王德明一定要安排她和兄弟姐妹们来国内读书,寒暑假的时候,还会抽空带他们去乡下劳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