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神话消逝(1/2)
第464章 神话消逝
1985年9月22日,美国纽约广场饭店。
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等5个国家的财政部长,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签订《广场协议》。
该协议规定:日元和马克应大幅度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
协议签订后,五国牵头在外汇市场上大幅度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跟风抛售,形成美元贬值。
三个月内,到85年底,美元迅速跌为1美元兑换200日元,跌幅高达20%。
这还仅仅是开始,到89年,日元兑换美元,最低到1美元兑换120美元,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
从85年开始日本就是美国最大的债务国。
日本的家电,汽车,纺织服装,电子工业各个领域的产品是疯狂占领美国市场。
尤其是汽车和电子工业这两块,美国底特律的三大汽车巨头已经纷纷亏损好几年,再也支撑不下去。
日本车又省油又便宜,连二手车市场上都受欢迎。
美国车呢?傻大黑粗,还费油.
很多人都觉得美国油价便宜,但是各种税也多,普通的美国家庭,房子的支出,汽车的支出,都是大头,也是要精打细算的。
为了美国自身的经济,美国拉拢欧洲的法国、德国、英国,一起向日本施压,虽然中间也提到德国马克,但是实际上的目标,就是逼迫日元升值。
缓解美国国内的经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利用这次日元升值,收割日本的经济财富,将美国的国债替换掉。
很显然,美国的目的达成了,美元疯狂的加印美元,美元疯狂贬值,再加上日元升值,到89年,美国的国债已经所剩不多。
而这几年下来日本的股市已经从85年的1万点不到,升到了3万多点,房地产价格也比85年升职了超过10倍不止。
日本藏相的政策也一直是宽松,并且推波助澜,无论房价和股价再怎么高企,也仅仅是出台一些不痛不痒的政策。
嘴上喊着要时刻注意泡沫,要把房地产的温度降下来,可一点用也没有。
从日本各大银行对待房地产的政策就能看得出来,对于私人购房的贷款条件放的是极为宽松。
号称东京一个地市的房地产价格,就超过美国本土。
要知道美国的国土面积是仅次于中国的960万平方公里,而东京才多大?二平方公里而已。
反正日本人从85年日元开始升值后,是集体性的颅内高潮,疯狂在美国和欧洲买买买,什么奢侈品?买!
什么洛克菲勒大楼?买!
王德明也是趁着这个机会,带着孩子们来到日本。
站在自己银座买的一栋大厦最高层,王德明笑着指点银座周围的大楼,“知道我为什么特意把你们从世界各地喊过来日本么?”
众多子女纷纷回答:“是看日本经济的发展?”
“太笼统了,我看是看看日本的房地产行业,我们家里好几个公司都操作房地产的。”
“我看未必,是要研究日本的股票,我记得家里也买了不少日本的股票。”
“是外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