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卷入(2/2)
约翰森也跟着笑了起来,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扩张早就引起了英国方面的反感,虽然自英法向俄国宣战并且得到克里木战争的胜利以来,尤其是在普鲁士军队取得了对法战争的巨大胜利之后,欧洲大6逐渐失去了平衡,统一的德意志咄咄逼人,容克地主们在尝到胜利的甜头之后肆意叫嚣战争,铁血宰相俾斯麦不断的制定出各种法令,纵横阖捭,而法国人在内忧外患之下逐渐式微起来。
英国的政策也随之改变,由原先对法国人的敌视开始逐渐友好起来,两国一度从原先誓不两立的对手变成了盟友,英国人刻意扶植法国,就是希望这个曾经的欧洲霸主能够遏制住逐渐膨胀的德国人。此时的德国已经不再是那几百诸侯国的联邦体,英国人预感到了危险,这个从近代以来便无足轻重的民族此刻令人不容小觑。
不过法国人在印度支那的主张却没有获得英国人的认同,英国人并不希望法国在印度支那坐大,虽然表面上并没有对法国人在越南的进一步动作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过英国人只支持法国在欧洲大6对德国人的遏制,却并不表示他们对法国人在远东的任何举动都能够纵容,这有损英国人在远东的利益。
吴辰去广西参加对法国人的战争,香港当局方面倒是乐见其成,不过约翰森在私底下却有自己的看法,他十分清楚,他的地位来源于吴辰,之所以让他担任公使,也是因为顾虑到他与吴辰的关系尚可,因此才放手让约翰森去与吴辰打交道。约翰森可不希望吴辰在战争中丧了命,他对吴辰可没有多大的信心,法国人虽然式微,却不是远东这些国家所能惹得起的,一旦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这对于英国人来说或许只是隔岸观火,可是对于约翰森的仕途来说这并不是个好主意。
“我个人建议您……”约翰森小心翼翼的把握着言辞的尺度,继续道:“如果战争可以避免您卷入的话,您最好还是不要插手到法国人的事务中去。”
吴辰笑了笑,若是他不懂得历史的进程,或许还会忌惮,只是明知从前历史课本中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便知道法国人的衰弱已经到了骨子里,虽然在战败之后仍然肆意叫嚣,最终让京城里的那群酒囊饭袋们做了让步,但是这和他有什么关系,他只负责去打法国佬就是了,该抢的抢,该杀的杀,屁股是朝廷来擦的,只要法军不似数十年之前那样不可战胜,他就没有理由害怕。
--------------------------
看了书评,一些朋友的建议不错,正在参考,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