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八章 西域二三事(二)(1/2)
月的西域草青青。
大战已经结束整个西域却变得更加忙碌起来。
一块块荒凉的土地变成了良田随着西域局势的稳定大批聚集在河西地带的流民开始向西域进。西域都护府出了优渥的条件使得荒芜的西域大地上也渐渐的热闹起来。
一架架被改良过的翻车从将做营送出。
一架架高大的风车也在西域大地上建起成了一道极为独特的风景线。
风车董俷也只是有一个概念。
至于这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他可说不清楚。
不过在风车捡起之后先收益的就是将做营。随后费沃现这风车可以应用到各个方面。从农耕到渔猎从开采到铸造风车的出现使得将做营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没有了战争百姓的热情渐渐被激出来。
正月随着大批汉民进入西域董俷却突然提出了一个活命林的概念。
什么是活命林?
简单的说就是在西域栽种林木。一棵树代表着一条性命。树活人活树似人亡。
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政策。
在董俷上一世的记忆中西域是一片荒漠。
一千八百年沧海桑田西域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出现了大片的荒漠?
这个董俷已经无法去追查了!
他所要做的就是让人们保护住这片富庶肥沃地土地。在他死后。在他的儿子、孙子死后西域依然能如今日一般的美丽。在内心深处薰俷把西域看成了自家的家。
同时由于大宛乌孙的战败大批的俘虏也就成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愿意放弃游牧生活的俘虏还好解决。
可毕竟祖祖辈辈是在草原上马背上生活很多大宛人和乌孙人并不愿意离开家园。
于是。薰俷让他们栽下了活命林。
从此将他们牢牢地栓在这块土地上。树死一棵杀一人。林死一片杀全族。
当俘虏们战战兢兢地栽下一颗颗树苗地时候他们的性命也就和这土地连在一起。
也许十年二十年当这些树苗成了参天大树的时候。
俘虏们也就从俘虏转变成了汉民。
为此董俷专门在戍县建起了一个部门。名为督察院。而执掌督察院的人就是法正。
督察院所涵盖的职责五花八门。
除了林业、农业还有人员安置官吏的督察社会秩序的稳定等等都有涉及。
为了确保督察院地权威董俷还专门给法正送去了二百技击士。
技击士在督察院名为督察。全部着黑衣。给人以威严之气概。所以又有人称这些技击士为黑衣督察。随着督察院的建立法正走马上任并由此而开始了他臭名昭著的督察生涯。
法正所学。以法家为主。
后又跟随卢植李儒数年兵家、纵横家所学无不涉猎。
在法正的心中真正的督察院应该是督察天下事事无巨细皆难逃出督察院掌控。
当董俷现的时候督察院的性质已经生了改变。
不过在目前董俷还无法预知到以后会生的事情……
******.
一匹快马疾驰而来风一般地从官道上掠过。
“大都督何在?戍县八百里加急带我去见大都督。”
在池地一座宅院前战马停了下来。马上的骑士滚落马下大声的叫喊起来。
这宅院也就是池府衙。
三月之时董俷接到了消息:黄劭病危!
对于这个从光和六年就跟随自己整整十三个年头不论董俷是得意还是倒霉始终不离不弃地部下董俷有一种难以言述的情感。
说起来黄劭这一辈子很忐忑。
早年拜师无门后来却自学成才。不归属于任何一个世家甚至有一段时间还成了太平道的人物。这是董俷最早的两个谋臣之一。唐周在薰卓死之前已经病故。
而黄劭……
若没有黄劭也许就没有今日的西域。
他气度没有诸葛瑾般的恢宏算计也没有贾诩那般的老辣文才比不上羊衜苏则。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始终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薰俷曾数次想要提拔他却都被黄劭所拒绝。
理由是:“劭才能浅薄在池已经是竭尽全力。若坐高位只怕不能令众人服帖。主公当以大业为重吸引贤良为己所用。劭为典农吏却已经是心满意足。”
所以当听说黄劭病重的时候董俷立刻放下手里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