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盟主之位(1/2)
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灵帝驾崩,皇子刘辨依靠大将军何进的势力即位,年仅十七岁,史称少帝,其母何太后临朝。八月初,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宦官,而何太后不同意。
何进这时有点动摇,便道:“或者只杀几个罪恶昭彰的宦官即可?”
袁绍连忙劝道说:“宦官亲近至尊,传达诏令,若不早些一网打尽,必将遗患无穷。况且现在我们的计划已经败露,将军何不早下决断?事久生变,若下手晚了恐怕会遭祸殃的。”
但是由于宦官贿赂何进的亲属,使何进多受影响。而何进本xìng也是素无决断,犹犹豫豫的,以至于最终没有结果。
袁绍看到这种情况,心中焦急万分,再次献策说:“将军可调集四方猛将豪杰,领兵开往京城,对太后进行兵谏。”何进听后,觉得此主意不错,便下令召并州牧董卓带领军队到京,又派部下回家乡募兵。
继而四方兵起,京师震动,何太后才感到事态的严重。她匆匆的把中常待、小黄门等宦官都放回家,以保全他们xìng命。宦官们着慌了,惶惶然若丧家之犬。最后宦官走投无路,铤而走险,在张让的指挥下,中常待段珪等率领党徒数十人,设计将何进斩杀于嘉德殿前。
而何进部将听说何进被杀,随即便领兵入宫,在当时还是中郎将的袁术的带领下攻打宫城,焚烧皇城之门,致使张让等人挟持少帝刘辨以及陈留王刘协从复道仓皇外逃。而袁绍与其叔父袁隗佯称奉诏,指挥士兵搜索宫中的宦官,不论老幼皆斩尽杀绝,死者达两千有余。
正当袁绍在内宫大肆屠戮宦官的时候,董卓率领军队抵达洛阳西郊,恰巧遇见逃亡中的少帝和陈留王,随后便簇拥着他们浩浩荡荡的开进洛阳城。
而当时看到董卓八面威风,不可一世的模样,刚刚从泰山募兵回到洛阳的鲍信忧虑地对袁绍说:“董卓拥有强兵,居心叵测,如果不能及早采取措施,就要陷入被动,如果乘他长途行军,士马劳顿,发起突然袭击,还能擒拿他。”袁绍见董卓兵强马壮,心里害怕,却不敢轻举妄动。
而当董卓在京师站稳脚步的时候,表现的十分骄横。他决定实行废立,以用来建立自己的威望,对众位大臣说道:“天下之主,应该选择贤明之人。我看少帝没有什么才能,而陈留王刘协却不一样,聪慧过人,想立其为帝。如果以后他还是不行,那么刘氏的后代就没有什么留下的必要了。”随后便不顾众人的反对(当然也没有几个人反对择一rì),废除少帝,立刘协为帝,而刘协就历史上有名的“献帝”!
当董卓废帝以后,引起天下不满,有志之士纷纷逃离京师。而后身为京师领军校尉的曹cāo逃到老家陈留后,便收兵买马,广聚才能之士,然后布告天下,一起声讨董卓。从而各路诸侯纷纷响应,一时间天下动荡起来!
且说为了响应曹cāo,公孙瓒也带着卫羽一行人带着一万多兵马前来“勤王”。届时十八路诸侯亦陆续皆至,各自安营扎寨,连接大约三百余里。曹cāo乃杀牛宰羊,相约各路诸侯,于军中商议进军之策。
安顿好兵马下寨,公孙瓒便带着卫羽、郭嘉几人向曹营走去。公孙瓒通报姓名后,不一会就见一个人往这走来,看见公孙瓒后,便大笑的走过来,对公孙瓒说道:“伯圭,cāo失礼啊,让你久等了,好久不见了,最近安好啊?”
公孙瓒点点头,笑道:“孟德说笑了,瓒也是刚到不久。”这就是曹cāo吗?卫羽不由的细心的打量着,只见曹cāo身材不算太高,和自己差不多,细眼长髯,而且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摄人的霸气,不愧为一代枭雄也!卫羽不由的心中暗赞道。
此时曹cāo却也注意到卫羽,看他与公孙越站在一起,而公孙越却是对他有一份恭敬之感,心中不由的暗着猜想是何许人物也。其实自从上次卫羽从万军之中救出公孙瓒后,不但是公孙越,就是公孙瓒属下众人都对其感激,而且连带上深深的钦佩之情。
公孙瓒看到曹cāo的眼神注视着卫羽,连忙向他介绍道:“哦,这是我的议军校尉卫羽,呵呵……也是我公孙瓒的好兄弟!子杰,这就是我时常和你提起的曹cāo,曹孟德也。”
曹cāo一听公孙瓒的话,便吃惊的问道:“莫非就是以三千骑兵智退叛军张纯,义救公孙将军的卫羽卫子杰否?”说着一脸激动的表情望着卫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