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前三山 后三山(2/2)
因为我达不到古人先辈对人体的认识程度,许多古人出家闭关几十年就是研究这个的,也许要多少代人的积累才能汇集成一本书,写出这些东西,我远远达不到这个高度,所以对这些东西,我不解释留待诸君自去参悟。了解人体穴位、经络的初级知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对练拳是有帮助的。但要注意的是,你只了解和武有关的那一点就行了。
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来jīng纯自己的武功,练武终究是要把武艺练到身上才算数,这些知识最后都会归属到你的拳脚上,在练拳中找到自己的这些东西,才算真正的练成功了,否则,就算你再jīng通这些经脉、穴位,也没用,也许你可以做一个很好的中医大夫,但不是个练武的。
练武的人是把功夫练在身上,而不是挂在嘴上。现代的人们,对突然提高学习成绩的孩子有一句表扬的话:“这个孩子学习开窍了。”
开什么窍?
呵呵!再深问下去,他就说不明白了。其实这些话都是道家啊,佛家啊,参禅修道人的专用语句,其实说的是参禅修道的人身体上或者脑袋里啊,他那个关窍打开了,自然他的水平就突飞猛进进步一大块了。现代人许多人都用这些词句,但是现代人不理解这些词句的来历,练武到了一定程度的人是明白的。
回到三体式,在三体式中脊椎找到了最正确的位置,能有效的支撑身体,人身上的任督二脉在空间中的位置自然正确,在这个时候,人的脑袋下颚要稍微向内收一点,头顶这个力前文不止一次的强调,要放在后边的后脖梗子上,不能整体的学乌龟拔脖子,那样会造成咽喉不适,使人的呼吸产生不良的影响,久练才能慢慢找到自己最合适的程度。
我们看非洲草原上的猛兽在捕猎的时候,在扑倒猎物的时候,往往咬它的咽喉以图一击致命,在百姓流传的话语中也有打蛇打七寸的说法,古人形容兵家必争之地,战场上决定胜败的地方往往叫“咽喉要道”,其实咽喉在人的身体上也是很重要的位置。
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地方古人叫“十二重楼”。我记得在我前文介绍龙形的时候,在龙形的歌诀中提到了这个词,不知道诸君还有没有印象,当时看这个篇章的时候,有没有对这个词产生疑问?有没有拿着文章去百度下,看看这个名词究竟的意义是什么?
呵呵!如果你没有做,说明我的文章你读的不仔细,没有求甚解,没有做更深一步的探讨。我在书中留的扣子,其实是希望你自己去找答案的,这样学记在脑子里才会深邃,才会忘不掉,随着功夫的提高,这些知识就会chūn风化雨,慢慢地融合在你的大脑中,融合在你的拳脚里,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你自己的东西。练形意拳你不能懒惰,不是光指你体力的付出,脑也不能懒。身心合一才能有望窥得大成的境界。
这还只是窥得而已,你看到了山顶未必就能够爬上去,观音菩萨给西天取经的唐僧配了白龙马,观音菩萨说,凡马到不了西天,古人讲龙马jīng神,在卦象中是有说道的,有兴趣的诸君可以翻翻书自去领悟,凡马去不得西天,粗心也练不得形意,内家是jīng细拳,“猪八戒吃人参果”事情做了,但没得品咂滋味,没有悟到内里的奥妙,如入宝山空手而归也。
按照古书的意:顶为须弥,上有九宫,中曰泥丸,为青女,口为丹池,咽喉二管,左为食管,又为气管,有十二节,名为十二重楼。
这就是十二重楼的所在,这些东西在说三体式的时候,我觉得都应该说出来,先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还是那句话,我只是依照古书的意,把这些东西罗列出来,以图诸君在练拳的时候,能看明白拳谱中的文字,免了诸君在书海中徒劳翻寻之苦。
这是我的本意,要想在这些知识中去深究,就要靠诸君自己去努力了,老师傅讲,会了三体式会了劈拳,形意你就会了一半了,因此在三体式中,许多东西都应该明白,最起码有个基本的认识,这样诸君才能扫清前进中的障碍,把形意拳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