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昏君志愿 > ~第六十九章~意外好康

~第六十九章~意外好康(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战魂嘲讽 原力体 霸体神芒 大罗金仙在人间 龙虎再起 轩辕决善 网游之长生不死 凉州马超 天降神武 混蛋之裂变时空

六月七rì,炎夏到来。

我们夏氏一族,与这个「夏」字总有不解之缘。

首先家族夏姓,帝国也称为大夏皇朝。而我们这个帝皇之家,似乎还跟史记里最早的那个上古朝代沾些亲,带点故。

在六十余年前,太祖爷爷登基称帝,建国号大夏,自称是史前夏朝後裔,原为姒姓。相传大禹治水,受舜赐予姒姓。而大禹之子启则建立夏朝。

夏朝最後为商汤所亡,到商被周所灭,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受封於谭国,爵位为子。

谭国国力一直不算强盛,不久沦为齐国的附庸。到了chūn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其後吞并了谭国。当时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为谭氏,以示不忘故国。而谭国末代国君之子则逃亡往莒国,隐姓埋名改称夏氏,这也是我们夏氏一族的由来。

在汉末三国混战之时,夏氏一族从中原避往荆南,经过百年发展,成为当地一大户。到南北朝西魏时,奉朝廷大户政策,再迁上关内长安,从此紮根当地。

以上的说法全属官记所载,我本人看完却是相当的怀疑。

荆南大户的说法应该没有太多问题,然而在此之前那些,恐怕就灌了不少水份。便是平民暴发户成名立万之後,也会追封自己祖宗十八代。至於历代贵如皇族得位,牵强附会的情况更是多如牛毛。

只是将帝皇家族的族谱拉早到二千五百年前……我便不得不佩服编纂官记的那位人兄,即使很可能是来自上面授意,但也未免太能扯了。

想来也不禁好笑,当rì登基时口口声声说先祖大禹如何怎样,其实骨子里最怀疑祖先真伪的正是皇帝我自己。

嘛,不管怎样,大禹也算是汉人的共同先祖,如同我们自称黄帝之後一样,严格来说也不算什麽欺宗灭祖的大罪。

何况啦,将当今华夏一朝与上古夏朝拉上关系,只会有好处而不会有坏处。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我本人,自然是多加宣扬,而不是表现出任何质疑的态度。

我与「夏」不说不得的故事,还有一个──夏天要搬进夏宫的例行习惯。

安排好一切,我便一身轻便,与两位太后、皇后和希平公主搬至长乐宫。

虽是刚刚搬来夏宫不久,一切是既熟悉,却又陌生。

熟悉,缘自在这里生活了一段不算短的时间;而陌生,则是因为实在太多年没有回来了。

孩童时代的记忆片段翻飞,长乐宫的一草一木,不断地让我回想起童年时代的快乐时光。

人们说五岁前的记忆很难保全,大多是五岁之後才开始成形。这些大众说法我都认同,只是我的情况比较奇怪,虽然五岁前的记忆大都变得模糊不清,但脑海深处对长乐宫和白胡子爷爷的印象,显然远远超过五岁至八岁那段时间。

在我五岁至八岁的时候,只隐约记得除了练功就是读书,其余的人与物就几乎空白一片。

在那三年间我到底做了什麽呢?此後我曾经找个机会,问顾太后关於这三年的我,她说了很多发生过的事,但我却没有印象,完全想不起来。

然而我仍隐约觉得这段失去的时间,似乎和早前在御书房密室里发现的神秘玉像有关。因为只要去回想这段rì子,头颅就开始隐隐作痛,那是直到现在仍难以克服的痛楚。

罢了,这三年与现在的我无关,那密室的物事也跟我没有关系。

索xìng将遗失的光yīn和那波斯玉雕一起,全部丢到一边凉快好了。

早晨上午,辰时四刻。

长乐宫中朝的宣政殿,跟无忧宫的宣武殿功用差不多,都是用来临朝听政之所。不过相比起无忧宫盛夏时那种烤箱感觉,这里果然凉快得多,至少不需要太监在两旁搬大扇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