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南亚征服史 > 第二十六章 撤退前夕(6)

第二十六章 撤退前夕(6)(2/2)

目录
好书推荐: 诸宇宙法则 傲剑玄天 勇士之剑 幻剑侠踪 非常月老 苍玄道 万咒成仙 幻世成哀 我的女仆是只鬼 记者生涯

突围的晚上下着暴雨,这样的夜晚,莫卧尔的内河舰队不敢出动,莫卧尔人也绝对想不到一直仰仗火枪的明军会在不利于开火的暴雨之夜突围。

四个新组建的旅,进臣旅有一千五百名老兵,实力最强;楚字旅有近千老兵,实力次之;最弱小的赵思远只有一个残营的老兵(不到一百人),其它都是临时从移民中招募的;徐四海分到三百左右的老兵,愤愤不平地宣布辞职不干,最后统帅部给了他一千支火枪,这样,断后的楚字旅只得到火枪五百多支。

许进臣十分恼怒地要为肖楚联讨回公道,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统帅部拒绝任何形式的妥协,他也只能哀叹穷边防不穷皇帝亲兵,转送了三百支枪给肖楚联,“记住,你死了不要紧,我给你的枪一定要记得归还,我的队伍现在也只有一千支火枪了。”

肖楚联感激涕零,许进臣满意地走了,进臣旅是曾经的执法队,缴获了暴民上千支长短枪,否则,即使许进臣好心想帮人,士兵们也不会交出手上的武器的。统帅部不希望得罪他,假装不知道,许进臣自然也乐得装糊涂,他已经做好了接受军法审判的准备,如果统帅部要治他罪的话,大家就一块儿完蛋吧。

许进臣主动帮助肖楚联,不仅因为两个人在维卡斯堡同生共死了近两个月,也因为他对自己指挥的旅毫无信心。尽管前执法队接受了许进臣的指挥,并且遵从了许进臣的“无理要求”,交出三百多支火枪,但是,进臣旅的状态仍然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许进臣申请执法队的时候,调用的是纪律最好,损失最低的二十八个营,包括前国防十八营。但是,事实不过证明了,纪律最好的基本上也是军法最严苛的,营队是没有军法处的,营官掌控一切,士兵对营官不满向军法官提出申诉,往往都会不了了之,暴戾的管制下,士兵被压抑的完全失去个人意志,整个营队只能在营官的意志面前绝对服从。由于士兵都是由专门的教练团训练的,营官和士兵之间也不存在“rì久生情”,大多数营官也的确是把士兵当成战斗的工具。

平时,士兵们慑于军法,机械地“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但非常时期,一旦有一个士兵表示了对营官的鄙视,那么所有的士兵说不定就会猛然发现,营官也没啥了不起的,然后就会“干他娘的”,把营官给干掉了,很少有士兵会同情不幸的营官,不管这个营官是个模范军人也好,还是的确变态地以虐待士兵为乐。

许进臣再次接管担任执法队的二十八个营的时候,已经有二十四个营官被士兵枪毙,甚至有几个还遭受士兵虐杀。国防十八营营官龙又臣是从士兵中一步步升上去的,虽然也染上“士兵不过是群小鸡”这样漠视士兵生命的“战争(工具)机器”论调,但在平时与士兵相处还算和谐,结果不过被士兵剥光衣服游了半条街,直到现在没脸见人。

营官和队官大多遭受屠戮,可以想象目前进臣旅的状态有多么糟糕,许进臣第一次训话的时候,一个士兵说,“老子烂命一条,死也要死的痛快些,不要听那些啰嗦话,你他妈别装逼,老实说,你要我们做什么?!老子爱干便干,不爱干,敢逼老子,老子反正死过不止一回了!”直接把踌躇满志的许进臣打回原形,索xìng与这个士兵对骂起来,将参谋期间训练出来好口才全发挥了。

不过,大老粗的士兵完全不能理解许进臣的粗话,“什么将猴子塞进你妈屁眼,结果硬是把你他妈给挤出来”,除了引起一阵哄笑外,士兵们根本就不知道其中的真实含义(有谁知道?),而他们的粗话一串接着一串,把许进臣压得喘不过气来。

军事上,许进臣相信“周瑜一步三计敌不过诸葛亮三步一计”,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不得不相信,“三分钟一个大招,怎么比得过一分钟十个小招”。

让许进臣感动的是,十四营的老部下眼见昔rì长官在口水唾沫横飞下惨败的时候,一个个挺身而出,遮挡了不少口水。许进臣最后得以在士兵们的哄笑下,惨败退场。

分析莫卧尔的军力构成,莫卧尔军主力部队包括蒙古-突厥人,拉贾普特人,以及狂热伊斯兰教徒的波斯-阿富汗人。据说莫卧尔皇帝的亲卫骑兵拒绝使用火枪,认为是对他们勇武jīng神和尚武传统的侮辱,可惜的是,在第二次南亚战争中,皇帝亲卫部队伤亡过于惨重,箭筒士被迫蜕变为火枪兵,宿卫和护卫也不再以仪仗队一样昂扬的队形冲向明军,伟大的传统,花哨的队列,在无差别的火枪排shè面前,苍白无力,“战争变得毫无美感和荣誉可言。”

如果是第二次南亚战争时期,面对呆板的莫卧尔主力部队,只要能在他们刻意营造的“恢宏”气势面前沉住气,他们愚蠢而富有节奏的攻击差不多刚好在火枪兵面前成排被打倒。殖民军或许会以为自身的慌乱让敌军有机可乘,但国防军面前,莫卧尔主力部队的杀伤力还不如那些像羊群一样被驱赶着冲上来的土著兵。

本塞拉斯战役是明军新军成军以来第一次在决战中失利,如果要追究终极责任的话,大概只能归咎于统帅部没有预料到莫卧尔军会改变战术,最后决战演变成混战,明军三万多人,完全是被莫卧尔的十几万人淹死的。混战中,明军新军仿佛被立刻打回原形,乱糟糟的迎战和老式部队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像龙又臣那样,眼见形势危机就解散队列,与莫卧尔人硬碰硬,几乎是大多明军营官的第一反应,甚至据说有勇敢的营官到处找莫卧尔将领单挑,老掉牙的什么“擒贼先擒王”。传统的战争理念不是那么容易被克服的。

许进臣始终相信队列的价值,在他眼里,哪怕士兵被人成排屠杀,只要始终坚持住队形,就还有胜利的希望,他从不相信所谓的身先士卒,勇力过人,他理解的战争就是“对手一万人,我出动一个营;对手一个人,我还是出动一个营;一个营代表的不是六百个士兵,它代表的就是一个营——死也要全部死在一起。”

P.S:状态还是不怎么好,感觉自己完全在敷衍状态中,昨天花了数小时将大纲整理到每章写什么的地步,可是,今天写起来,还是觉得干巴巴的。看了前面几个“半章”,就那水平自己看了都脸红,唉——我有打算停更一段时间的打算,这样写下去,“落山风”还真要变成“破伤风”了。书友们认为呢?(至少会是周刊,明年年底写完)如果可以忍受这样的质量,我就继续憋着往下写了——

目录
新书推荐: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楚云飞:机枪阵地左移五米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让你卧底,你领五份工资? 亮剑:从边区造到大国重工 从粉碎敦刻尔克开始 断绝关系后,王爷全家后悔终生 青简史记 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史上最强驸马爷
返回顶部